第119章 听,滑板的声音(第3/4页)

留下了只是因为有几个选手需要特别的关注,都是往年优秀的可以威胁到他的老对手,以及在这一年冒出来的“黑马”。

说到“黑马”,被提起最多的自然就是杭峰了。

解说的声音远远飘过来,提到杭峰会成为他夺冠的竞争者时,默林的脸色阴沉了几分。

同时他的教练还在身边说:“杭峰确实很强,控板技术一流,板上姿势也稳定自然,压风压的也很好,转弯的时机简直完美……”

“您看来很喜欢他?可惜他是简的学生。”不等教练说完,默林就阴阳怪气地打断道,“简确实是一名不错的教练,换成谁成为简的学生,应该都不会太差。”

教练张开的嘴又闭上,看了一眼愈发难相处的默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原本多么自信阳光的一个人,却因为一念之差陷入到了资本的游戏里,劝也劝过,说也说过,要再不醒悟及时抽离,他真担心早晚会出大事。

默林说完话就有点后悔,但到底没有说出道歉的话来。

他阴沉地看着电视上的直播画面,目光落在已经遥遥滑在前面的两个人,最后将视线落在那个穿着蓝黑色速降服的人影上,眼神越发的阴冷。

这边解说还在介绍阿拉法特。

“来自拜国。”

“是的,滑板速降赛场上的第一名阿联酋运动员。”

“特邀嘉宾,是一位滑板速降爱好者,但表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超过了职业运动员的水准,直到现在都可以紧跟杭峰,大出意料。”

“我这里的资料显示,他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滑板速降赛,资料没给错吗?这样的水准,没有丰富的赛场经验,怎么可能做到?”

“所有优秀的运动员都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才华,阿拉法特至少用实力证明,大赛组的邀请函没有给错。”

威尔逊看地鼓了眼睛:“这个阿拉法特有点厉害。我每次和杭峰一起滑,滑到这里的时候,最少都会被他甩开10米,到现在阿拉法特还保持在5米左右的距离,有点凶。”

他的朋友点头:“能拿到邀请函的人实力都不会太差,要不是阿拉法特这个人的行事作风出人意料,我们也不会这么吃惊。”

威尔逊“啧啧”,“以为会是个小丑,原来是个王者。”

“额……还有一个可能,会不会是杭峰这一场表现的不好?”

“不都说了蛋糕塔出来50迈吗?用默林·鲍威尔做对照,杭峰和阿拉法特都很强。”

“这样一说,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放弃前三名了?”

“害,每年都有一些厉害的家伙出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

“还是期待巡回赛在自己国家的时候,没有大佬参加吧。”

杭峰并不知道身后的情况,自然也不知道阿拉法特一直紧紧地跟着自己。

从“蛋糕塔”路段出来,虽然过了最难的部分,也远远没到松一口气的程度。

接下来挑战还有很多,尤其是高达25分钟左右的精神高度集中,一旦放松下来,可能就会影响到滑行的速度。

只通过机械滚动原理前进的滑板提速很慢,尤其需要坡度的支持,可是这条路接下来大半时间的坡都很缓,速度增加的有限。

往往速度才加到55迈左右,前面就是一个大弯。这个弯还和玉屏山的弯不一样,还要更难,即便是杭峰也多多少少在过弯的时候会损失一点速度。

不损失速度过弯最完美,掉个1、2迈也很常见,但凡损失5迈以上,之前通过直线坡道获得的速度就都浪费了。

所以如果不全神贯注在脚下,多来几次大失误,速度很容易就降到40迈左右,最终的成绩也就和总决赛选手的平均成绩差不多了。

不能失误,最好是挑战无损过弯。

一个接一个的弯道出现在前方,杭峰远远的就在运算,自己该什么时候切进去,身体的角度应该倾斜到什么程度,包括身体下蹲的角度,看似一样的弯道,其实随着不断在接近山脚下,也有着微妙的变化,自然也不同。

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被带进节奏里,逐渐滑出兴趣,滑出挑战欲。

那么状态就最好了。

一个个弯道滑过去,杭峰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大多的正常过弯,偶尔的无损过弯,绝对不准出现的是大失误的过弯,就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直线部分速度提高个2、3迈,正常过弯降低个1~2迈,不也还增加了1迈的速度吗?

这笔账谁不会算啊。

偶尔再来一个无损过弯,便成功保留了直线部分获得的2、3迈,于是不知不觉的,在十二个弯道之后,杭峰的速度终于上了60迈。

60迈,才有了一点滑板速降的意思。

至少对于杭峰而言,60迈并不快,还在他的掌控范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