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5页)

几个听清楚招工条件的人,纷纷跑回去通知家里人。

剩下的人继续往公告栏前面挤。

宋恂站在代销点里往外观望,见那个被他们公司请来的“托儿”把好几个年轻人说动了心,便好笑地回身走向柜台,心想这杜三泰还挺能出馊主意的。

他今天来代销点,一是想看看社员们对招工条件的反应,再就是顺便把秀云她姐结婚的礼钱补上。

之前他为了“接地气”,主动跟人家说会去参加婚礼,可惜在省城耽搁了太长时间,等他回来时,婚礼早办完了。

秀云将钱推回去,说什么也不收。

“你都没来吃席,就不用上礼了。”

“答应好的事情却食了言,本就是我失礼了。”宋恂其实对于农村办喜事的场面还挺感兴趣的,本来想去凑个热闹,结果事赶事的,愣是错过了。

一旁的金二嫂玩笑道:“宋主任,你快收回去吧。秀兰的回门礼都办完了,你这个错过的时间有点长。等下次秀云结婚的时候,你再随礼吧!”

惹得秀云在她腰上掐了一把。

外面看告示的人中,不知是谁眼尖地发现了宋恂的身影,便招呼着大家呼啦啦地跑进来,打听招聘的情况。

“宋主任,你们招聘的那个电话员,要求咋那么高哩?初中学历又会说普通话的人,咱队里可没几个。”

“小宋主任,男的能不能报名当电话员呀?我儿子也是初中生呢!”

宋恂摆手笑道:“男的就不考虑了。目前我们公司就是阳盛阴衰的局面,全公司只有红梅嫂子这一朵红花,剩下的从船员到职员,全是绿叶。电话员的工作更适合有耐心的女性,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优秀的女同志吧。”

“小宋主任,接打电话有啥难的,只要会说话,这活儿谁都能干。我闺女说话的声音可好听了,当电话员正合适,就是你们把学历定得太高了。”这个田婶是队里出了名的难缠人,被大家在背地里称作“地瓜油”,黏人得很。

宋恂不动声色地抽出被她挎住的胳膊,好脾气地笑道:“田婶,您也说了,这工作没什么难度。虽然您家闺女声音好听,但村里其他女同志的声音也不难听。我们如果不设个高一点的门槛,万一全村的女同志都来报名,到时候我们选谁不选谁?”

“那你们公司在我们瑶水的地界上,在招人的时候也得照顾照顾家庭条件差的人家吧?你看我们家——”

*

那边宋恂被黏人的田婶缠住了,补网队这边,项小羽也不怎么好过。

大瓦房招聘的事情已经在村子里快速散播开了。

除了项小鸿等零星一两个姑娘关注那十五个正式船员的名额,其他人的焦点都放在了唯一一名电话员的招聘条件上。

对于农村社员来说,有些苛刻的要求,对女知青们却基本不算什么。

来插队的知青,至少是初中学历的,普通话都还算标准。

关键是,招聘要求上,并没说只招收农村社员。

也就是说,知青也是可以报名应聘的!

这个工作简直比当老师还有诱惑力!

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没准儿还能有机会往父母单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还有比这更适合她们的工作吗?

苏瑾是女知青里学历最高,也是大家公认的最漂亮的一个。

对于这个当电话员的机会,她心里是势在必得的。

虽然补网队的工作已经算是队里最清闲的工作了,但补网队是计件算工分的,她的补网手艺远不如当地妇女,补网速度也很慢,所以从来没有赚过满工分。

之前去小学当老师的机会,被贾支书的女婿徐知青攥在了手里。

这个电话员的工作,可千万不能再错过了!

她扭头望向一边补网,一边闷头小声念叨着什么的项小羽,笑问:“小羽,我看你这些天一直在练习说普通话,是不是早就听说这个好消息了?”

项小羽停下念叨,莫名抬起头来:“?”

其他妇女听到动静,也纷纷看向她们这里,没人吱声。

她家跟宋主任门挨门住着,之前又一起去过省城,提前知道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项小羽对上苏瑾带笑的眸子,理所当然地点头:“知道啊,那又怎么样?半个月前,我就知道大瓦房要拉电话线,我回来以后不是跟大家提过了嘛!”

苏瑾抿嘴笑了一下,不再多话,重新埋头专心补网。

反倒是另一个女知青,很不高兴道:“你比大家提前半个月得到消息,准备得比所有人都充分。那这次考试就是不公平的!”

“我连考题都不知道,准备什么?这些天我确实一直在练习说普通话,但我平时跟你们交流时,为了照顾你们,也一直在使用普通话。再就是赶在上个周末,我去公社的邮电所看了看他们的话务员是怎么工作的。其他时间我都是跟大家在一起的,我准备什么了?”项小羽把自己这些天为了应聘电话员所做的准备都念叨了一遍,“距离考试还有好几天呢,你们要是想,也可以去邮电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