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坐在新鲜入手的捕虾船上, 宋恂耳边尽是渔船发动机嗡嗡的轰鸣声和海浪击打船身的声音。

展开那份请柬快速扫了一眼,便与身旁的贾红梅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静默了一会儿, 贾红梅开口问:“咱们还真要办厂啊?”

“公司账面上有钱吗?”

贾红梅:“……”

有是有,但只够给刚买回来的这些吃油大户买柴油的钱,再想办个工厂是万万不可能的。

“那人家盛主任都把请柬送来了, 你去不去那个展览会啊?”

宋恂正面迎向海风,给有些发热的大脑降降温。

“咱们在省城呆了这么多天, 出口公司一直没给回信, 就说明之前带去的那些样品,多半是没什么出口机会的。既然如此, 现在就不要搞什么工厂了,先集中精力办大事,把今年的生产任务完成了再说。”

被一张请柬冲昏了头的贾红梅也重新冷静下来。

他们与出口公司合作的初衷就是为了买船,完成生产任务, 保住瑶水支公司。

如今船虽然买回来了,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生产任务一定会完成。

毕竟,海上的变数太多了。

他们得先用这五对船给出口公司供货,完成了每月的供货量, 才能赶自己的生产进度。

想到给出口公司供货的事, 贾红梅又打起精神笑道:“不知道队里招船员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之前忘了问杜老三了。”

今天跟过来驾驶新船的船员都是公司原有的船员, 不过,他们已经出来半个月了, 想来招船员的事应该已经有了些眉目。

因着是新船试水, 走的又是不熟悉的航线, 瑶水这支船队在天黑前, 便按照计划在临市的停泊码头靠岸了。休整一晚后,才重新出发。

当他们在次日中午赶回瑶水村时,宋恂终于体会了一把项爱国所说的“盛事”。

不等他们从船上下来,岸上的鞭炮和锣鼓就炸开了,生产队里的婶子大娘配合着锣鼓唢呐还扭起了庆祝的秧歌,孩子们呼呼啦啦地往海边跑,争抢着去看那批新买回来的大船。

船员们走到哪里,锣鼓和歌舞就跟到哪里,大家推推搡搡,搂脖子抱膀,那亲热劲儿就好像几年没见了似的。

妇女们自诩与宋恂有过收土产的交情,船员们自认与他有乘风破浪试驾新船回家的情谊,所以即便宋恂因为被扇子绸布扫到脸上,而木着脸,大家也不觉得他有什么距离感了。

小宋主任就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呐!

一婶挥着扇子扭得欢,一时上头,居然还想拉着宋恂跟着她们一起扭……

吓得宋恂赶紧窜到船员们中间,跟着大家勾肩搭背地一起跑了。

回了大瓦房,明明已经距离很远了,可是锣鼓唢呐的噪音却像是住在了耳朵眼里,一直嗡嗡嗡。

这会儿正是午饭时间,吴科学还是很靠谱的,早早地给大家准备了午饭。

全公司的人难得能凑齐,聚在一起吃了顿工作餐。

在海上漂了两天,宋恂确实又累又饿,一面闷头扒饭,一面有一搭没一搭地听贾红梅给其他人讲在省城的见闻。

吃得差不多了,就往椅子上一靠,舒坦得不想动弹。

严秋实觑着他的脸色,主动说起了公司招聘船员的事。

“主任,这次的船员不好招啊!”

把船弄回来就万事大吉的宋恂,不觉得招船员是啥了不得的大事,瑶水生产队有这么多渔民,随便挑挑就能用。

靠在椅背上,他有些懒散地开口:“怎么回事?是没人报名,还是报名的人太多了?”

“都不是!”严秋实瞅了一眼杜三泰,艰难开口,“我们还没对外招聘船员呢!”

宋恂不由蹙眉。

他们在省城呆了半个月,家里招工的事居然一点进展也没有?

严秋实叹口气说:“咱们招船员的事恐怕有些难度。船员跟大队的普通渔民不同,是隶属于省海洋渔业公司的,有正式编制,渔民们只要进了咱们单位就是拿工资吃商品粮的船员了。所以往常咱们发出招聘公告时,船员的岗位是很抢手的。”

“现在怎么了?没人想吃商品粮了?”宋恂刚放松下来的神经,又被事情牵动着绷了起来。

嫌弃严秋实说话磨叽,杜三泰接茬说:“想吃,但是吃不上了!你们去了省城以后,为了招船员的事情,我特意给公社打了报告,但是被裴副主任驳了回来!”

“他明知咱们为了促生产,刚买了新船,正是需要招收大批船员的时候。”贾红梅听得来了火气,放下筷子问,“裴副主任是怎么回事,怎么在这种关键时刻拖咱们的后腿呢?”

“裴副主任说他也没办法。现在上面对企业的正式编制卡得严,咱们一次性增加八十个带编制的岗位,实在太多了,人家说这是在给企业和城市人口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