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2/11页)

苏副局长没有食言,第二天早上就打电话告诉谷雨生和沈天涯,说她家老李愿意和自己的老师见见面,时间就定在下午五点,他要亲自到宾馆去拜见袁老师。两人一听,简直是喜出望外,相互搂抱着在屋子里转了一个大圈。又立即告诉袁老师,袁老师也很激动,说:“森林做了这么大的官,对旧时的老师还这么尊敬,真是儒林中学的造化。”

中午,几个人就点了好酒好菜,提前慰劳了自己一番,然后又购了好笔好墨好纸,放到袁老师单间里,只等下午李省长过来大笔一挥了。

下午五点正,李省长的小车进了宾馆。跟他同来的还有苏副局长和省长秘书。三个人一下车,早就等候在楼前的谷雨生沈天涯几个,立即就簇拥着袁老师奔了过去。师生两位要走到一起了,突然都停了下来,仔细打量着对方,仿佛要从时间的深处把逝去四十年的记忆找回来。只见袁老师先迟疑了一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接着点了点头,肯定眼前这位大人物就是自己教过的学生,最后老泪纵横了,上前紧紧抓住了李省长的双手。李森林也受到了感染,眼睛模糊起来,忽然双臂一绕,就把老人瘦弱的身子拥人胸前。

师生俩就这么拥着进了袁老师的房间,然后紧挨着坐在一起,谈起了当年李省长在儒林中学时的旧事,谈到得意处,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谈到那些已经作古的老师,两人同时感叹唏嘘。谈够了,笑够了,也感叹够了,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李省长盛邀袁老师和在坐诸位共进晚餐。谷雨生和沈天涯在一旁暗想,李省长能给予这么好的机会,今天还有什么事情办不了的?就在心里千恩万谢起袁老师来。

在席上,李省长和袁老师自然要坐在一起了,李省长还拿过服务员手上的酒壶,亲自给袁老师倒酒,敬了他三杯。话题也更广泛了,从过去到现在,从学校到社会,无话不谈,无所不及。当李省长问到学校的变化时,袁老师作了简要说明,就把校庆的事说给了李省长。李省长说:“好哇,我这个四十年前的弟子,也没什么孝敬母校的,给学校批点小钱吧。”还点着谷雨生的名字,说:“小谷你也在这里,快点把报告拿来。”

还没等谷雨生答话,袁老师就从兜里拿出那幅对联,递到李省长手上,说:“这是校庆办征集到的一幅对联,我当年就特别欣赏你的字,故特意带了来,如果你觉得还行,就动动笔,把它写出来,好带回去做了匾,校庆那天挂到校门口。”李省长拿过对联细品起来,说:“不错不错,立意挺贴切的,对仗也工整。恭敬不如从命,我这就试试,看能否写得像样。”

谷雨生和沈天涯马上离席,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纸笔墨。谁知省长秘书动作还快,已在席旁韵一张好像是事先摆放好的方桌上摊开了随身带来的宣纸,并着手研起墨来。原来李省长昨晚听苏副局长跟他一说,今天就让秘书把自己平时常用的工具带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李省长出了席,来到方桌旁。其他人也跟着围了上来,争着要给他递笔扶纸。却被袁老师抢了先,拿起狼毫,双手捧给李省长。李省长说:“那怎么行,要老师递笔,岂不折煞我也?”袁老师发自内心地说道:“哪里哪里,有你这样的学生,老师就是给你变马骑也是幸福的。”

听袁老师如此说,其他人便不再跟袁老师去争先后,把研墨扶纸的事都留给了他。李省长凝足了神,运足了气,开始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李省长的功底确实不薄,一笔一画真是力透纸背,一张一驰犹如行云流水,一开一合仿佛气贯长虹,看得周围的人目瞪口呆,想不到堂堂一省之长,忙不完的公务,还身怀绝艺,写得出一笔这么上乘的字来。到最后一字落成,全场掌声雷动,既是为李省长喝彩,同时也是为昌永一中得了这么好的字而热烈祝贺。

搁笔重回未曾结束的酒席,再掀高xdx潮。李省长究竟在昌永生活了好几年,尽管父亲是去那里接受改造和管制,但对那一方水土还是颇有感情的,见还有主持县里工作的副书记谷雨生在坐,免不了要问及昌永的经济和建设。谷雨生就趁机说了他们正在筹建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的事,李省长听了,觉得生态效益这个提法不仅具有创意,而且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又符合省内外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给予了充分肯定。

得到李省长的赞扬,谷雨生哪里还敢犹豫?忙拿出《昌永生态效益示范县工程规划》,双手呈给李省长。李省长当场就翻看起来,边看边不住地点头,嘴上说:“很好,很好,这个规划很好嘛,我要给有关部门打打招呼,把你们这个典型给树起来,让昌永成为全省真正的生态效益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