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攻城(第2/5页)

屈伯庸俯身盯视,忽然大惊失色道:“高昌义?你这是……”他连忙跳下马,将那人扶起。

“秦人趁我军不备,突然攻城,我军寡不敌众,边城已……已……失守。”那人撑着最后一口气,说完这句话,便歪在屈伯庸臂上。

屈伯庸嘶吼道:“边城失守,你弃城而逃,该当何罪?醒来!醒来!”

两名军士上前,将高昌义拖至一边,怔怔地对屈伯庸道:

“大司马,他已死了……”

众人大惊。屈伯庸攥紧拳头,半晌,深深切齿道:“秦狗,我要你们血债血偿!”

这晚,已抵达边城外围,兵士们在旷野安营扎寨,休整一晚,以待明日攻城。

莫愁走进营帐,见不过几张木板拼成长榻,兵士们歪歪斜斜地躺在上面,借着月光一看,竟只有刘歪嘴与李一间有余位。莫愁略一思忖,亦无他法,只好脱履上榻。无奈那地方甚小,她又如何愿意与刘歪嘴挤成一团,便起身对着刘歪嘴的硕臀踢了一脚,刘歪嘴“哎哟”一声,往里一滚,莫愁便顺势躺下。

“喂,如何上来就踢人?”刘歪嘴正欲发火,见是莫愁,不禁转怒为喜道,“俊哥,是你啊。”

见莫愁不答,他又低声道:“我都打听了,你叫卢秋心。秋心,莫不是个愁字?”

莫愁一惊,不禁身体微微一颤,刘歪嘴更得意道:“你就是莫愁,必是被我说中。”

这句话声音稍大,好几人向这边看来,勇伢子听到“莫愁”二字,更是起身欲寻过来。莫愁翻过身,狠狠盯着刘歪嘴,低声怒喝道:“刘歪嘴,你再胡言乱语,当心我割了你的舌头!”

月上天心,中军主将的营帐中,屈伯庸与屈由、屈原及众将领围坐于案前,商议攻城之策。

几张羊皮地图在案上摊开,屈伯庸沉声道:

“明日即是秦楚首战,各位可有良策?”

众人皆细细看那地图,低头沉思。屈原初上战场,却急欲杀敌,略略一思忖,便正色道:

“自古首战即决战,能定大半乾坤。明日之战,楚军必要打出气势。”

众人一怔,皆抬头看向屈原。

“孙武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屈伯庸冷哼一声,瓮声道:“那何为势?”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那明日之战,如何奇?如何正?”

“这……”屈原语塞,垂头而立。

“够了!你竟以为读两卷兵书,就可带兵打仗了吗?你身后可是成千上万的兵士的性命,你一个轻率的决定,亦有可能断送了楚国的江山社稷!”

屈原如冰水淋头,怔在原地。屈伯庸皱眉道:“明日开战,你必在我身边仔细观摩。需记住,兵法必是在一次次实战中仔细揣摩才有意义。等你有一日从死人堆里爬出,再来与我讲兵法!”

次日清晨,楚军已列队完毕,一至五行的士卒,依次佩苍、赤、黄、白、黑色徽章,步兵披铠甲、勒带、束发、腿扎行滕。骑兵戴介帻,着短甲,蹬长靴。屈原亦着戎装骑在马上,与对面的秦兵方阵遥遥相望。

忽然鼓角齐鸣,屈伯庸怒吼一声:“杀!”双方军马皆向彼此俯冲而去。屈由一声怒吼,手舞长戈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屈原拍马欲出,却被屈伯庸一声喝止。

“屈原!你的身份是谋士,留在这里细细观察便是,勿去给我添乱!”

战国之时,军队分工细致,《六韬·王翼》中载,军中除主帅外,亦有腹心、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等专业人员,更不用说通材、爪牙、羽翼,甚至术士、方士也一并随征。

屈原一叹,策马回身立在楚国战旗一侧。秦楚双方已厮杀成一片,楚军气势凶猛,将士愈战愈勇,秦军节节后退,屈伯庸却并未有轻松之色,坐在高车之上,目不转睛地盯住战事。

屈原仰头对屈伯庸道:“爹,我楚军似有旗开得胜之势。”屈伯庸冷哼一声,不置可否。这时,却见一员精壮彪悍的秦将忽然纵马迂回到楚军侧翼,隔开百步不止,拉起大弓一箭向楚旗射来。

眼见那箭矢朝自己呼啸而来,屈原大惊失色,速向边上一躲,不料重心一失摔下马去。庄乔眼疾手快,冲来抬手一刀,只听“哐啷”一声,那箭被刀截住,重重落在地上。几人俯身一看,竟是一支灿金铜箭,庄乔随即归位,执长刀虎视前方。

那射箭的秦将白起一怔,眼见楚兵要围攻过来,再做纠缠无益,便拨马驰回秦阵。此时楚军越杀越猛,秦军已落下风,中军恐其消耗太大,便鸣金收兵,两军皆撤回各自营内。

营寨之内,屈原灰头土面,满心狼狈。屈伯庸过来,丢了一包麻黄药粉道:“下次当心点儿,否则你先前军而死,岂不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