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离归(第2/4页)

次日,之前拦路鸣冤的百姓都已被召至县署。而县署门外,亦是满满当当地挤着权县百姓。楚王端坐堂内,木易垂手侍于一边,景颇、陈轸、子尚列立堂下。

“带屈原。”楚王沉声道。

话音刚落,两名宫卫即将屈原押了上来。

屈原落落向楚王站定,伏地一拜道:“鄙臣拜见大王。”

“请起。”楚王静色道,语气中有一丝柔情,竟引得景颇心中一惊,不禁抬眼看向楚王。

“屈原,有人告你瞒报户数、贪墨例钱,可有此事?”

屈原浅浅一笑,一拱手道:“屈原为官,为君为楚,忠心不二,绝无贪墨例钱之事。”

“例钱由你房中搜来,如何解释?”

“县署人尽皆知,我刚刚回来不过几日,例钱在我房中发现,却有谁看到是我搬进房内?”

此言一出,景颇自是耐不住了,他不曾想到屈原如此磊落无惧。

“屈县尹,这权县库房,只有你与阳角有钥匙,如今税金在你房中搜出,你这轻描淡写就想赖过,恐怕没那么容易!”说罢,景颇向楚王一拜道,“屈原贪墨,事实清楚,请大君明断,以警后人!”

屈原看也不看他,只静色道:“大王明察秋毫,必是看出此事不过有人别有用心,假阳角之手陷我于不义。”

景颇冷哼一声:“现在阳角已死,自然任你描说,谁却知道,是不是你暗中指使,将证人灭口。”

“那谁又知道,是不是那幕后黑手,眼见此事泄露,才下毒手。”

堂外有百姓叫好,景颇哑然。

“来人,将那些农奴都带上堂来。”楚王静色道。

屈原一怔,就见宫卫带着勇伢子等十余名农奴鱼贯而入。

“莫愁!”屈原大吃一惊,见她男装打扮,行至最前列,带众人齐齐跪下。

“拜见大王,求大王还屈大人公道!”莫愁朗声道。

楚王看着跪倒的一片百姓,不由心中唏嘘:“这请愿书可是你们所写?”

莫愁点头道:“正是,由小民起草,识字者签名,不识字者按指印,皆出于自愿。”

楚王颔首,又问:“请愿书上所言,俱为真实?”

莫愁笃定道:“句句肺腑。”

景颇不耐,上前一拜道:“大王,这尽是一面之词,不足为信啊!”莫愁回头狠狠看他,景颇不知为何,心中凛然一惊。

这时,陈轸出列道:“大王,昨日鄙臣俱已查明,请愿书所言句句属实。”

楚王心中一笑,颔首道:“陈爱卿为当朝廷理,依你看,此案如何判定?”

陈轸略一思忖,娓娓道:

“屈原贪墨例钱一案,虽有证据,但缺乏证人,无法佐证屈大人确有贪腐之实。况且,屈原在权县为官期间,深受百姓爱戴。论过,难以定论;论功,则事实俱在。”说罢,陈轸回头看向屈原,沉声道,“鄙臣以为,就论此事,功过相抵。”

“大君,功与过是非黑即白之事,如此功过相抵,不知将有多少灰色地带,暗垢丛生,屈原贪墨证据确凿,若不惩治,只怕将成为我楚国朝堂之硕鼠啊……”景颇急切道。楚王忽然抬头看向景颇,冷冷一眼,目光如寒刀,吓得景颇浑身一凛,不敢再言。

“证人已死,本案无法查明,屈原,不谷念你心系百姓,免你一死。如今秦楚开战在即,不谷决意免去你县尹之职,你明日便回郢都,随军出征!”

夕阳斜照,江中金灿点点。水鸟啾鸣,翅膀低低地掠过水面,直直地飞向远方。

楚王与屈原在江边负手而立,江风习习,衣袂飘飘。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灵均,这两句辞,你可还记得?”楚王看那一江春水、一面春山,静色道。

屈原微微点头:“鄙臣的《橘颂》,自然记得。”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当年你因一首诗名满天下,不谷封你为文学侍从。后来端午大典,你吟诵这诗,亦救了不谷的命。”

屈原浅浅一笑,往事历历。楚王继续道:“那时,所有臣子皆视权县为龙潭虎穴,布满暗礁险滩,只有你主动请愿,不谷亦是力排众议,才有你这权县县尹。”

“大君知遇之恩,鄙臣没齿难忘。”屈原欠身一拜,恳切道。

楚王却忽然一顿:“如今看来,那些阻拦不谷的大臣们不无道理,你自来权县,几经劫难,次次死里逃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可知为何?”

屈原不语,为何?无非他不能同流合污,助纣为虐。

楚王轻轻一笑:“灵均可知,同流者未必合污。”

屈原一惊。其实自楚王与他独行江边,寥寥数语,他便知这仍是与他心有灵犀的熊槐,不禁心中安慰。“灵均宁愿横立水中,亦不愿与泥沙俱下、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