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回光州(第3/3页)

这是文工团和文艺队交流融合的过程,李潇潇刻意避开参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即使提供帮助,也是私下进行。

毕竟,军区交给她的任务里面,本来就是要让她进行话剧上的传承,并且让宝安县自成一套体系,知道怎么用思想武器对抗精神侵蚀。

以后文艺兵是要撤离宝安县的,她需要在离开前看到两者之间相处完全没有问题。

现在文工团运作顺畅,管理层全是有经验的人,李潇潇已经可以完全抽身了。

原本文艺兵还负责巡演《回家》,但当文工团也开始学这个话剧时,为了让文工团话剧演员有实战经验,《回家》的演出场次也渐渐往文工团话剧组那边倾斜,文艺兵的场次变得越来越少。

建军节那天,李潇潇等人特地给战友们表演了节目。

让所有军人惊喜的是,各公社农村文艺队竟然也为他们准备了节目,是将他们与军人们平时相处的点滴改成话剧,战士们看得十分感动。

他们演出的地方仍旧是平时的野外舞台,李潇潇表演下来后,就坐到了重锋隔壁,认真地看着台上努力表演的少年们,不时为他们喝彩鼓掌。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她感觉就像在浇灌几颗快要枯萎的幼苗,因为她没有放弃,最终等到了他们成长,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她知道,他们一定是花了很多时间排练,而且为了给战士们惊喜,还要瞒着他们偷偷进行。

李潇潇忽然想起,在六月底他们刚到达这里时,这里的乡亲们都一脸麻木漠然,跟现在简直天差地别。

她抱着膝盖,转过头,却发现重锋也正在看着她。

李潇潇微微一愣,又笑了笑,漂亮的瞳仁映着星光:“团长,我们做到了。”

她和团长,还有其他战友,一起完成了军区交给他们的任务。

重锋点点头,眉眼在月色下褪去了平日的锋锐,温和而内敛:“你做得很好,潇潇。”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李潇潇一定会谦虚两句,至少表达一下这不是她个人的努力,是所有人共同付出的结果云云。

可重锋不是其他人,她不需要做出官方回应,哪怕她什么都不说,他也一定知道,她心里并没有觉得这全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所以,她十分高兴地接受了重锋的夸奖。

重锋原本还在想,对于文艺兵来说,每年的建军节舞台都是重头戏。

军区里在这一天会安排文艺节目,组织军官战士们观看,能上建军节舞台的演员,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如果潇潇在军区里,一定是舞台上最耀眼的人。

可重锋看着她,而她在这偏远小村外的舞台下看别人表演,他哪怕不问出口,也知道她是不在意那些虚名的。

转眼间八月过去大半,宝安县外的其他地方,也已经被光州军区其他的任务小分队设置重重关卡,与宝安县这边一样,其他分队也是尖兵加文艺兵的组合。

然而,在这样的强力整治之下,仍有少数固执的逃港人来到宝安县,被拦在了最后一道屏障前。

这种属于顽固分子,再跟他们谈感情就不合适了,所以重锋下令,碰到外来的直接抓起来,统一等待上头命令,看到底要如何处理。

今年的中秋节在九月份,这是李家第一次没有李潇潇在的中秋节。

李潇潇知道李卫国夫妇和周志鸿都很挂心她,于是她分别给他们打了电话,报平安送祝福。

等到光州军区那边联系重锋,通知重锋要如何处理那些逃港人后,重锋按照吩咐做了最后的安排。

至此,光州军区派往宝安县的特殊小分队,圆满地玩成了所有任务,即将按照上级指示,进行返程。

到了离开的那天,百姓们特意停了一天的工,前来送别这群帮助了宝安县很多的军人。

百姓们都依依不舍,很多人都哭了,跟在军车后面。

千人相送,百姓们陪着缓慢行驶的军车走出了两公里,战士们平时流血流汗不流泪,到了此时此刻,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军人们也远不止只有这个任务。最后,军车在重锋“全速前进”的命令下,飞驰起来。

李潇潇吸了吸鼻子,扒着车窗,回过头,看着仍在朝他们努力奔跑,最后渐渐化为一个个小黑点的百姓们,抹了抹眼泪。

再见了,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