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细作之争(第2/21页)

秦凤仪完全没有师兄、师侄这般担心,方阁老一辈子见过的大风大浪多了,神色倒好,只是难免责备秦凤仪一句:“这样的大事,你如何不事先与我商量后再做?”

秦凤仪道:“我没想说,以前在陛下那里,偶尔听见过宗室开销过大的事,我当时就随便说了两句。后来我媳妇儿说,不叫我管这事,得罪人,我就没打算说了。今儿个这是话赶话,师父您不知道,哎哟喂,宗室那些个王爷、国公,说起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仿佛他们是人间的活圣人一般,一说到正事上,就个顶个都是自己的小算盘了,一点儿不为朝廷考虑。先前说的是允宗室自由婚配之事,您不知道那些个人,平日里哪个不是财大气粗的,可就是允宗室自由婚嫁之事,他们每年往上递婚嫁单子,朝廷总要赏些个婚嫁之资的,就这么点儿钱,都舍不得,说有些个无爵宗室生活困苦,就指着朝廷赏赐的这几个成亲呢。我一听就火了,这是人说的话吗?啊,没别人施舍你的这仨瓜俩枣,还不活啦!都是朝廷惯出来的!我当时就说了,不要说婚嫁之资,那些寻常宗室,无官无爵,身体强壮,就不该再吃朝廷的粮米,都撵出去自己寻生计!寻不着只管饿死算了!”

方阁老静静地听着,方四老爷年轻些,道:“小师弟虽有些莽撞,可这话也在理。”

“想说就说,倒是畅快。只是,先时不做好准备,如今可是慌手慌脚了吧?”方阁老心里明镜似的问小弟子,“今儿下午都去了哪几家衙门?”秦凤仪都说了,方阁老微微颔首:“还算有些脑子。”

方大老爷还安慰小师弟道:“师弟你放心吧,咱们清流都知你是一片公心。”方阁老道:“你这难处,不在明日,而在后日啊!”

秦凤仪不在乎道:“先说眼前吧,以后谁晓得如何啊!”

方阁老道:“你这就把明天要上的奏本写出来。”他得给小弟子把把关了。

屋里没有半个外人,院门口都是方阁老使了一辈子的心腹管事守着。方悦给秦凤仪找出奏章,又给他研墨。秦凤仪论文采是不如方悦的,但他逻辑很好,一篇奏章不必打草稿,一挥而就。方阁老接过看后,心下比较满意,想着小弟子心里还是盘算过此事的,虽则说的时机没多想就说了,但宗室弊病,小弟子说的也都是实情,尤其有户部数据为佐证,再不加以裁撤些个,以后朝廷什么都不必干,光养宗室就行了。

但也有不周到的地方,秦凤仪这用词就太实了,批评宗室的话也有些重。而且方阁老说了:“你说宗室二十岁前依旧由朝廷供给粮米,这就有一件事,若有宗室瞧着成年后没了银子,孩子则是有银米,我跟你说,若是遇着无耻的,这啥也不必干了,一辈子生孩子就成了,反正生一个一月就是六石米。”

秦凤仪目瞪口呆道:“师父,这也得看生不生得出来吧?”“这倒是,这些年,宗室也没少生。”方阁老想到宗室这十万人口,也是摇头道,

“这样,男孩子这里再加一条,到年七岁,入当地官学念书者,方有粮米可领。倘若不念书的,则无粮米可领。”

“他们是该多读一读书了,一个个跟文盲似的。”秦凤仪加了一条。

方阁老道:“再者,寻常宗室中,正妻所出嫡子嫡女,粮米数目自然不变,侧室所出庶子庶女,粮米减半,侍婢所出,粮米再减半,私生宗室子女,再减半。若有以庶充嫡者,革一家粮米。

“还有就是年六十以上者,粮米供给如故。但有子女夭折、长者病故不上报依然吃粮米者,所多领粮米一律追回,并且革一家粮米。”

总之,对于寻常宗室各种限制,自此粮米供应,只限未成年宗室子女,或六十岁以上老者。

方阁老亲自出手指点,秦凤仪这份奏章称得上内容翔实,有理有据。就是第二天,秦凤仪该奏章一上,几位心里对此已有准备的大员都不禁暗想,这小子昨儿把天捅破,这一晚上咋捣鼓出这么份有深度的奏章来啊!秦凤仪可不像有这样本事的人,倒不是说秦凤仪没本事,只是能写出这样周详的奏章,定是熟知宗室弊端之人。这做事,大方向上不能错,但细节上的东西也十分要紧,秦凤仪是首倡宗室改制之人,大方向上自然不会错,不过,细到如斯地步,就不似他的手笔了。大家略一想也就明白了,哎呀,这小子还有个好老师,定是受了阁老大人的指点啊!

经方阁老指点过的奏章,不要说朝中大员,昨夜秦凤仪拿去给他岳父看,景川侯细看了三遍,都觉着这奏章详尽至极,无可再添减之处。景川侯就是提醒了女婿一声:“以后你寻死先知会我们一声,也好给你备口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