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第2/4页)

秦父也高兴,内心急切着呢:“等等等等……”

秦父的信中写的比牛蛋的多多了,他先写了京城的情况,让他们别担心。又写了一些特产的时候,让秦母给外家那边也送一些过去。最后又写了布料和首饰的事情,是燕燕送给她和奶奶的,至于哪个是她的、哪个是奶奶的,也写的清楚。

秦母看到这些特产里还专门准备了娘家的,她内心欢喜。婆家越来越好了,娘家还是老样子,她当然会担心。可是看到儿子儿媳妇没有看不起娘家,还记着给她娘家买东西,那感觉就不同了。

而秦奶奶也高兴,至于孙子孙媳妇给亲家买东西,她是不会管的,这是孙子和孙媳妇的钱,再说了,外孙孝敬外婆,也是应该的。而且啊,瞧瞧孙媳妇,还给她买了京城里的人戴的东西呢。啊哟,她一个老太婆了,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秦二婶正在村子里逛,她现在最喜欢到处去吹牛了,整个百里村秦家的日子最好,秦二婶最是悠闲。地里头不用去,家务活有下人干,这日子不悠闲吗?女儿跟娘家侄子成亲了,现在在夫家侄子的厂里,日子过的舒坦。儿子跟着去京城了,以后的日子也不用她担心,她甚至都想把儿子的婚事也托付出去了。

整个百里村,再也找不到比秦二婶会享福的人了。同样有条件享福,可秦二叔却不懂享福了,每天依旧去地里头,他是一天不去地里头就不舒服的人。好在地里头忙的时候,会聘人了,不过聘的是秦二婶娘家人。按照秦二婶的意思,这银子给别人挣,还不如给娘家人挣。

“秦将军他二婶……秦将军他二婶……”有个妇人路过,看见在那边妇人堆里聊天的秦二婶,大声叫了声。

秦二婶正吹牛吹到一半,其实她这些话每天说,村里的人已经听了无数遍了,但是止不住古代无聊,即便是听了无数遍的话,大家也是乐意听的。听到有人叫自己,秦二婶问:“是桂花婶啊,什么事情啊?”秦二婶喜欢别人叫她秦将军他二婶,一听就很气派的称呼,很有派头。

桂花婶子道:“你们大房有好几个箱子从京城捎来了,你们家老宅的人,包括你当家的男人都去大房那边了。”

秦二婶一听,什么牛逼都不吹了,马上朝着大房跑,尽管现在的二房已经什么都不缺了,就是隔天吃肉也吃的起,但是止不住这些东西不是京城的啊。就是一样的肉,那也是京城的肉香。

秦二婶这三年吧,体重增加了,体积横长了,但是跑起来的速度却不慢。还没到大房门口,秦二婶就大叫:“大哥、大嫂,京城捎什么来了?”

秦二叔看见她来了,指了指地上的木箱子道:“这是牛蛋给我们捎来的,还有信,不过这东西是阿放媳妇给付的钱。”

秦二婶一听,马上道:“牛蛋可真不懂事,怎么能花阿放两口子的钱?”不管这话是不是真心,但手头宽裕了,秦二婶的确不像以前那样,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了。

秦二叔道:“可不是,赶明儿我们捎东西去的时候,给牛蛋带些银子去,孩子在外也要花销的。”

秦二婶爽快道:“哎,听你的。”他们家的银子都是她管着。说起来,秦二叔管家的确不如秦二婶,秦二叔是个老好人,自从秦家发达之后,二房条件好了之后,陆陆续续的有人向他借钱,他手头有钱了,也的确会借。借了人家几次,许久没来还,被秦二婶知道了,就上门去讨,秦二婶可不管脸皮不脸皮的。但是别人要从秦二婶手中借到钱,那就难了。

所以,秦二叔管家不如秦二婶,而且秦二婶是自私,但是她不是搬家魔,不会把自家的东西搬到娘家。不过,自从知道秦二叔会把银子借出去,即便借出去的是他的零花钱,这些零花钱也被秦二婶扣下了。也就是说,秦二叔现在是个没有零花钱的人了,要买东西得向秦二婶要银子。

秦二婶看着儿子捎来的东西都是吃的,她都觉得嘴巴馋了,嘴巴馋了她就直接拿出东西吃了,她拿出来的是肉干,这肉干做的香浓有嚼劲,很是好吃。秦二婶也不小气,给秦爷爷秦奶奶、秦父秦母都分了。她可不傻,大房的木箱子比他们多呢,里头的东西肯定更多。“大哥大嫂,你们捎来的是什么啊?”说着,还走过去特意看了。

秦母也没有遮遮掩掩,以他们家现在的身份,在百里村还需要遮遮掩掩吗?秦母道:“除了这些特产之外,还有布、首饰。”

秦二婶一听到首饰,眼睛一亮:“大嫂快拿出来看看,是什么样的首饰?”说着,还摸了摸自己手上的银镯子,“啊哟,我都没有见过京城的首饰。”

秦母把首饰盒从箱子里拿了出来,这里都是自己人,所以也不用拿到屋子里,她按照信中写的,把秦奶奶的首饰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