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6/6页)

这次体验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他深深地意识到,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激励社员,增产只会是一句口号。

也因此,梅书记有了个“下乡书记”的别称。

他的这番话在全市甚至是全省范围内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有保守的人认为他这做法不对,有严重的资本主义倾向,但更多务实的干部认为,没什么比让农民填饱肚子更重要。

辰山县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只是增加了分配的方式,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最后得利的是上百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种红薯,这么做有什么错呢?

这种激烈的讨论在丰宁市和省城讨论得最多,甚至还因此召开了好几场会议,梅书记更是被领导叫过去谈了好几次话。

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是梅书记都万万没料到的,不过因为做出了实打实的成绩,哪怕有争议,有反对的声音,但到底没掀起什么风浪,也没对梅书记造成任何影响。但这段时间,他的压力着实不小,人都跟着瘦了一大圈,但精神状态更好了。

不过这些风风雨雨只在政界发酵,没有波及到校园,自然也就没影响到沉浸在学习中的余思雅。

本以为这个热度会渐渐消退,但九月中旬,辰山县水稻的产量统计结果出来,再次在各级政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将这件事推向了更高潮。

这天余思雅下课后,刚下楼就看到许秘书骑着自行车站在那里微笑看着她。

余思雅立即走过去,笑道:“许秘书,你找我吗?”

许秘书指了指车后座:“余厂长上来吧,高市长要见你,派我过来接你,这都快中午了,别让高市长等太久了。”

余思雅赶紧坐了上去,诧异地问道:“你来很久了吗?”

“也没多久,就差不多一个小时吧。”许秘书笑道。

余思雅没话说了,一个小时还不算久?许秘书虽然是个秘书,但他可是高市长的秘书,这样的人物等她这么久,还没丁点怨言,她得好好琢磨琢磨高市长找她是为了什么。

等进了高市长的办公室,接过高市长递来的那份报纸,余思雅心里就有底了。因为报纸上黑色的大字标题明晃晃地写着“辰山县稻谷产量较之去年翻了两倍”。

很好,梅书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天两头上省报头版头条,这下更是惊动了高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