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2/4页)

当然这最后一句话他只敢腹诽,脸上半点不敢显,反而又将头埋低了些。

他想起昨天家里那场鸡飞狗跳。他裕盛好好一个理学名家,教出来个不肖子,凡是沾洋字儿的他都爱,还非说喜欢一个新派女商人,气得他拖着老骨头,抄起棍子追得那逆子满院跑。

现在看来,就是这位了。勾引他儿子宝良,要不是碍着太后,裕盛现在就想叫人,把这不知廉耻的女人乱棍打出去。

裕盛肚里运气的工夫,慈禧吐一口烟,微微冷笑。

“裕大人这是要自己请缨了?——好啊,那我把这些差事委派给你,刚才我要的那些洋货你都记住了?还有美利坚的机器,还有洋人孤儿院的整顿,你不是桃李满天下么?通通给我找人办好——办砸一件,我治你的罪!”

裕盛愣在当场,气得腮肉乱抖。

他是理学名臣、三朝元老、帝师、大学士,在政界和学界都一呼百应,明里暗里给洋务派使了不少绊子。可他麾下那些文人大臣,理学素养个个高出天际,谈儒论经能说上三天三夜,能解释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一切规律,唯独没有一个会办洋务的。

如今太后故意为难他,问他要不要接管那些跟洋人打交道的破事儿……

这不是看他笑话吗!

但他毕竟老成持重,没有当场掀桌,心平气和地说:“奴才手下并无精于此道之人,不敢妄保。但是,让这个雌儿担此重任,于理不合。她也许是有点小能耐,跟洋人学了些奇技淫巧,但终究非正道中人……”

顿了顿,忽然想起,太后刚才跟小寡妇就“女人当家”之事一唱一和,骂小寡妇等于骂太后,赶紧改口。

“她终究跟太后您不同!”裕盛昂起头,对旁边那个汉人小寡妇正眼不瞧,好像在谈论一朵花儿草儿,“就说一点,她太年轻,迟早再醮,这商号这家业迟早不是她的!现在她能为您办事,以后呢?朝廷办洋务可以,但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能依仗一个连家主都没有的女人!”

一番话铿锵有声,慈禧猛地直起身,几个做美甲的宫女被猛然甩开,工具掉一地,连忙跪下谢罪。

“这家业迟早不是她的”。这指桑骂槐一句话,慈禧还真没法接。

她敢说,大清的家业是她叶赫那拉家的?

迟早要还回爱新觉罗手里的。

文祥和其他几个臣子也战战兢兢地从屏风后出来。文祥略带歉意地朝林玉婵看一眼。

原本只让她当个气氛组,却无端在太后和重臣之间夹作了筏子,但愿她别吓坏了。有他在,今儿总不会让人治她的罪。

林玉婵倒是没失态,只是胸口气结,眼看裕盛把慈禧怼得没话,她忍了又忍,终于插话:“民女没有再醮的打算,我的家业不会易主,望太后信任。”

“闭嘴!”裕盛低声吼道,“让你说话了吗?”

慈禧脸色变了变,没吭声,但也没怪罪。

裕盛一句诛心。她再回护这小寡妇,岂不是把自己也给卖了,说我就是打算霸着大清这家业不放?

这一静下来,没人说话,另外三五人终于找到机会劝,这个“太后息怒”,那个“裕大人言重了”,无功无过地和稀泥。

“裕大人说得没错,”慈禧最后终于退让,“女人再能干,也只能是临时管一管,这家业迟早要传给她儿子。这点常识我还是有的,不用裕大人提醒。”

裕盛见太后退让,也立刻就坡下驴,笑道:“奴才口拙,不会说话,冒犯了太后,您别放心上。”

嘴上说着软话,眼神却不经意地朝林玉婵的方向一瞥。那目光依然带着恨意,让她全身一寒。

慈禧跟裕盛客气两句,转头问林玉婵:“可有嗣子,继承家业?”

林玉婵摇摇头。

“为何不再嫁呢?”

林玉婵立刻说:“立志守节……”

不仅慈禧乐了,后面几个老头也忍俊不禁。

这种话,糊弄一下无知百姓也就罢了;她几年来都抛头露面做生意,一天里见过的男人怕是比普通女人一辈子见过的都多,这种女子还谈节烈,还给她颁个牌坊不成?

“女人家还是有个主心骨的好。”慈禧唤她近前,语重心长地说,“我大清是满人江山,你们汉人的那些虚礼,我本不愿过问。但文大人跟我说了你的身世,你是从小儿望门寡,身子清白,过去的夫家又是满门获罪,虽然与你无关,毕竟是个污点。你要是想重新择婿,也不为过。最好生个儿子,好好培养,继承你打拼出来的家业,日后也有个依靠。知道吗?”

林玉婵听得一愣一愣,哭笑不得。

母仪天下的太后,原来跟普通乡邻大姐一样,都喜欢保媒拉纤……

但她也不敢敷衍对待。这是当朝太后亲手赐给她的人生鸡汤,再馊也得捏着鼻子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