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7页)

不知为什么,那一秒,父亲戴着老花眼镜盯着电脑屏幕中那些对他而言复杂难懂的界面看上半天,明明不太懂可只要看着我的照片和个人简介就会露出欣慰笑容的模样,快速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眼前。

或许他是爱我的吧,尽管多年以来他从未表现出来。可他又怎会知道,这些年,我之所以不惜与他争吵、决裂、漂泊在外,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的到来,向他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而不是什么因为害怕哥哥死去而生出来的代替品。

有时候为了一个羞于启齿的理由,人总是能找到很多荒唐的惨烈的借口。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如今我长大了,这一切都结束了。

“妈,你早点睡吧。”

“你也早点休息,今年过年了就回家吧,家里都念着你。”

挂断电话后我眼睛有些湿了,可我丝毫不觉丢脸。我只是仰起头,任由它从眼角溢出,流向无边的夜。

不多久,我又拉开了阳台的门,走进了温暖的客厅。

我抢过周小野的酒杯,“来,今晚大家不醉不归。”

【二】

《你眼里的海寂静无声》提前结束连载,选在十二月上市。虽然雯姐认为,如果在明年三月上市效果会更好,那时候是旺季。可眼下顾不上这么多了,《橙》A版迫切需要一本长篇代表作品来打头阵,我的新书当仁不让。

团队的第一本图书,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公司都相当重视。但尽管如此,整个制作过程中,姚丽华还是没有少刁难。无论是封面选定、还是之后的下场印刷日程,都遭到了她的恶意拖延。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书正式上市时已经进入寒冬。

我在接到发行部的电话后非常气愤,据说东三省那边大部分地区降雪严重,路面结冰,很多货都堵在途中运不过去。当晚我只好跟雯姐一个一个电话打过去,亲自跟发行商道歉,让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广告海报不要下架,就当对延后上市持续预热。而作为补偿,每本图书,我们再增加他们的一块钱盈利。

“纸张、印刷、运输这些费用原本就很高了,现在还要再多给他们一块钱,我们还赚个屁啊。”我急得快要骂脏话了。

“总比卖不出去强。”梓雯说着,又露出高深莫测的笑,“放心,这本书,我有信心。”

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大概是因为部分地区发货延迟,反而提高了读者们的购买期待值,另外梓雯在网上策划的一系列有效炒作,短短半个月内,首印5万很快销售一空,接着公司又紧急加印3万,依然热度不减,印刷厂随时准备继续加印。市场部的评估结果是——最少要卖15万本。

这对一个横空出世的新作者,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

那些天里,一切是如此不可思议。我无从得知、也永远不可能得知,这些书是如何下场印刷、如何包装、如何翻山越岭抵达每一个销售点,又如何被送到各大小书店,如何卖到读者们的手中,他们在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又是怎样的心情。

我只能通过市场部那边一次又一次反馈的数据来相信:这本书卖得很好,这本书让很多读者记住了《橙》A版,以及一个叫陈默的作家。

圣诞节前夕,天气已经很冷了。我带了自己的几本新书回了一趟家。这次我不再胆怯,搭乘在那趟几十分钟的地铁上,偶尔轻微晃动时,竟有一种海外漂泊的流浪汉搭乘渔船回家的错觉。

只是我不曾想到,当我推开家门时,第一个跟我打招呼的居然是沈聪。

“哈喽。”她朝我调皮地眨眼,仿佛早就埋伏在这。我站在门外,差点错以为她才是主人。事后我才知道,她自从夏天第一次来访后便经常会以准媳妇的身份来我家陪我妈,把她老人家逗得乐呵呵的。

爸在接过我的新书时,只是淡淡瞟了一眼就扔在了茶几上,假装漠不关心。后来我去厨房帮妈洗菜,他才偷偷捎上一本回到自己房间,关上了房门。妈说:“瞧瞧你爸,越老越像个小孩。”

我表示赞同。

晚上一起吃饭,饭桌上的气氛很好,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爸也跟着开起了玩笑。吃到一半时,妈突然幽幽地放下碗筷叹气,看着大家久久地沉默了。再度开口时声音已经哽咽,眼泪哗啦哗啦地流出来,我给吓坏了,还以为洋葱没炒熟,要知道我已经很多年没看我妈哭得这么光明正大理直气壮了。

“要是今天你哥跟你大嫂也在就好了。真好,像这样一大家子人,真好啊。”她说。

“又怎么呢?吃个饭也要哭。”爸责备了两句,并没生气。

沈聪就在这时脸红了,像个满怀心事的羞涩少女,只是一边埋头吃饭一边痴痴地笑,剩下我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