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投其所好!(第3/3页)

冯去疾面色微异。

当年戍卫制,他其实出力颇多,其父是冯亭,当年冯亭因不满韩王将上党献给秦国,连人带城投靠了赵国,只不过后面其父冯亭战死长平,宗族分散,而他当时年仅十岁,流落边地,亲眼见过匈奴侵略找地的惨状,也见过赵人抵御匈奴的情况。

因而大秦开国后,便提出了戍卫制。

想在边荒驻守大军,防范匈奴侵扰,保证边地的太平安宁。

不过当年只是随口的一句建议,眼下听到竟被扶苏这么看重,也不仅有些恍惚,神色不禁回想到了年幼之时,在赵地华阳遭遇匈奴人侵扰的惨状,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他也曾出入疆场,只是后面被始皇看重,也算是千金买骨,任命为了右丞相。

但实际职权并不是很大。

只是用来平衡朝堂内外势力,这一点冯去疾自己也清楚。

因而大事上基本都以李斯为尊。

冯去疾的神色变化,一旁的李斯自是察觉到了,他似想到了什么,目光微不可察的扫了眼扶苏,眼中露出一抹意味深长之色。

他基本猜到了扶苏的想法。

扶苏前面刻意提到自己之前说的话,眼下又提到冯去疾参与过的戍卫制,恐就是在借此博得两人的认同感和好感,好让他们两人最终能偏向扶苏,同意扶苏的建议。

如此心思,实在不俗。

李斯此刻也不禁高看了扶苏一眼。

扶苏眼下的这些小动作,放在过去,恐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眼下扶苏却就这么使出来了,而且还表现的很是自然得体,私下恐费了番功夫。

不过他们作为大秦丞相,自不会因此就有所偏移。

但扶苏所说的建议,的确很有可取之处,也的确有独到见解,相较于朝臣过往的建议,更加别出心裁,也更加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即便是李斯,也不得不承认,扶苏的建议的确是当下大秦最好的应对之法。

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只是一个入学,一个为吏,对底层官吏影响很大。

他曾当过上蔡小吏,对此是有自己的见解的,这两个政策一旦推出,对地方可谓是石破天惊,到时地方会发生什么,即便是他也难以预料。

因为底层官吏最为现实。

这两个政策已触及到底层官吏的根本利益。

殿内很是安静。

所有人都在此刻噤声。

就连杜赫此时都闭口不言了。

扶苏也没有再开口,静等着朝臣给出建议。

良久。

一直没有动静的李斯,终于站起了身,这位老臣已年近七旬,身子骨大见削弱,不过精气神还十分旺盛,他拱了拱手,沉声道:“殿下之法,的确当有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