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考虑的确欠妥(第2/3页)

吵来吵去,两边都头疼,知道是个好东西,但是隐患太多了,就像看到个投怀送抱的美女却不敢带回家一样纠结。

不得已之下,长天科技和苏杭市一起开会,进行关键技术的阐明。

“针对你们说的脱轨隐患,我们不是没有准备。管束通道扛不住脱轨的冲击,但是磁场可以拉住列车,不会出现疯牛一般窜出很远的情况。”

“巡逻这边,无人机等设备会全时段的升空进行侦查。其实不用刻意这样做,原有的高铁,地铁周围都是有防护的,正常运行就好。”

此时,苏杭市的反对者提出最核心的疑问:“突然间拉住疾驰脱轨的火车,人们遭受到的冲击力是多少?人体能承受吗?”

长天科技这边沉默了一下,回答到:“每一种交通的安全都不能完全保障。我们也就不敢说话这么满。现有的高铁和地铁失事,也不能保证存活率,而管束通道的安全性其实已经比传统的要高了。”

言外之意就是说,其他的方式都无法完全保障,为啥苛求长天科技做到?

碰头会结束后,苏杭市发了一封内部信件,做了正式的回应。

管束通道列车项目不通过,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苏杭市到长泽洲太过繁华,改造路线的话影响的人太多,改造线路就会让传统线路减少,多出来这部分人员就会没法解决出行。

最好的方式就是另外搭建管束通道,别挤占原有的通道,但是这又牵扯到第二个原因——安全问题。

管束列车是个新鲜事物,也就做了实车实验,根本没有运营的经验,也就无法证明公共的安全性。

苏杭市建议长天科技自己在开阔地带进行相关实验,尽量把通道建造长一些,多运行久一点,积累经验和数据,等国家相关部门同意之后,才允许相关的改造或者建造。

回函很快就在长天科技内部传开了。

管束列车项目所有牵扯到的人员很多,相当一部分人非常的生气。

“苏杭市不地道啊,长天科技每年给苏杭市带来多少GDP?他们就这点事还推三阻四,况且这对城市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都有极大的提升!”

“此处不留爷,爷们上别的地方去!就不信没有其他的城市愿意这么干!”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工程一开工,得提供多少的就业机会?好说不说,起码轨道和列车产业就得带动起来。水泥钢筋什么的也都需要。唉!”

大家伙的怨气肉眼可见的散发了出来,陈潇连忙给大家开会做做思想工作。

陈潇依旧不紧不慢:“大家不要这样沸反盈天嘛,有点情绪很正常。也不至于生气到这个程度。小林,听说你都气到没吃午饭?这不好,我特批一下,你今晚得多吃个鸡腿,好吗?”

小林是安全组的,整天考虑的就是如何避免最坏的结果,苏杭市拒绝了这个项目,等于是否定了他们这个组的工作,脾性大的还真不能忍。

大家顿时笑了起来,气氛也就好了一些。

小林眼看老板发话,也不至于绷着脸,但还是一脸的不甘心。

“知道大家的心情不好。但我得做个检讨,这件事是我着急了,人家苏杭市没错。如此重大的项目,怎么能轻易上马呢?

这是对老百姓最大的不负责,也是对国有资产资源的不负责。我们要说服苏杭市,那就得给出成功的案例。”

“可是我们要去哪里给案例?人家又不同意我们自己建,自己掏钱搞都不行,真是……”底下有员工小声嘀咕,还是怨气满满。

陈潇不以为意,谁还没点脾气了?尤其弄了这么久的项目进展不下去,都害怕这个项目半途坤坤了,那真是人生意义都没了。

“现在宣布,我们去南非!想要前往南非出差的就自愿报名,两边都有活干。”陈潇一宣布,大家立马兴奋得跳了起来,只要项目没有被砍,其他的爱咋咋地吧!

长天科技现在有足够的底气,一个项目开双线,虚拟世界的那群大牛又不用出差,长天科技的项目去哪里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很快,这条消息就公布了出去,论文也一并公开了,里面写了一些管束通道的具体表现数据。

消息一出,全都炸锅。

海外媒体这一回集体质疑,质疑的不是技术的真实性,而是项目的可行性。

“如此高强度的材料,造价将会多高?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这还得建立原有的铁路物料上面。光是搞铁轨就得什么成本了?碎石,枕木,外围防护圈加起来,又得什么成本了?”

“最好笑的是,南非的供电能行吗?如果没电了,磁悬浮列车是不是就会直接趴到轨道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