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走为上计(第2/4页)

竺因风大感意外,只怕伤了同伴,收手向后退却。乐之扬翻身出剑,碧虹横天,一招“天元剑”刺向明斗,似左非右,似右非右,明斗直觉双掌如何变化,均是无法避开他的剑尖。他心中凛然,掌力无意间收回一半,可是“碧海惊涛掌”何等厉害,纵只一半掌力,也逼得乐之扬五脏翻腾,几乎七窍喷血。为了化解掌力,他躬身吸气,顺势拔起,一个跟斗又向后翻出。

竺因风与古严齐声怪叫,正要赶上动手,忽然绿影闪动,空中传来嗤嗤锐响,好似钢针刺破牛皮。

两人应声一惊,慌忙刹住去势,可是已经迟了,绿影上身,针扎刺痛,两人伸手一摸,却是数枚松针。

小小松针竟有如此威力,两人心惊胆寒,一时忘了进击。乐之扬连连翻滚,一口气退出两丈有余。

这一轮交手,电光掠影,鬼魅幻形,性命只在呼吸之间。乐之扬死里逃生,只觉气促神虚、两腿发软,哪儿还有恋战的心思,转过身子,拔腿就跑。

才跑两步,前面白影晃动,冲大师大袖飘飘,笑吟吟拦在前头。他自重身份,不愿上前围攻,眼看乐之扬突围,方才上前围堵。

乐之扬想也不想,一扬手,松针漫如落雨,笼罩数丈方圆。

冲大师笑容不变,躬身后退,退却之速不让飞针,双拳接连递出,卷起一阵狂风。

“碧微箭”暗合天道,换了当年的公羊羽和梁萧,纵有神功护体,冲大师也难以全身而退。而今乐之扬火候未足,松针撞上拳风,好比撞上一堵软墙。所幸冲大师心有顾忌,退让甚远,无形中留下了一丝间隙。乐之扬趁机钻过空隙,一阵风向前飞奔。

奔出二十来步,乐之扬忽觉头脑昏沉,浑身发软,接过毒掌的左手发胀发痒,低头一看,月光下,掌心一团乌黑,五根手指也肿大了一倍。

他脚下稍慢,竺因风立刻赶上,发声怪叫,从后抓来。乐之扬反手挥出,五指若有若无,搭上竺因风的手腕,指尖若弹若挑,轻轻划过他的脉门。竺因风忽觉经脉一酸,劲力走空,乐之扬忽又五指勾回,顺势向左一带,竺因风歪歪斜斜,一个跟斗翻了出去。

“他妈的!”竺因风双脚落地,禁不住破口大骂,“又是这一招?”

无怪他气恼,乐之扬两次将他击退,用的都是一招,竺因风看得一清二楚,偏又无计拆解,心中的憋闷可想而知。

乐之扬边跑边笑,不忘插科打诨:“我的儿,这一招叫做‘小琵琶手’,反弹琵琶,滋味如何……”说话间,明斗快步赶上,扬手一指点向他的左胁。

这一指带有“鲸息功”的“滴水劲”,滴水穿石,后力无穷。乐之扬知道厉害,急急转身,反手点出食指。两人指尖相对,明斗只觉对方的指力若有若无,貌似不胜空虚,“滴水劲”与之相遇,无甚着力之处。正惊讶,乐之扬的指力忽又凝聚,变虚为实,锐如细针,嗤地冲破了他的指劲。

明斗不由后退半步,手指发麻,诧然看向对方,只见乐之扬也后退两步,左手无力垂下,似在微微发抖。

明斗见识广博,可也瞧不出这一指的来历,忍不住喝道:“小子,这是什么指法?”

“这个么?”乐之扬压下胸中血气,勉强笑道,“洞箫指!”

“洞箫指?”明斗一愣,“哪一派的功夫?”

乐之扬还没出声,便听冲大师笑道:“洞箫者,实中藏虚,虚中生实,虚实相应,天籁发生,乐施主,我说得对么?”

乐之扬大惊失色。这一记“洞箫指”正如大和尚所言,乃是从乐理中变化而来。前些日子,他白天苦练乐器,夜里修炼武功,久而久之,乐理化入武功,生出许多妙用。一次吹奏洞箫,他指按箫孔,无意中用上了“千芒指”的指法,结果箫声变化多端,华美胜于往昔。乐之扬大得奇趣,印证《妙乐灵飞经》的要旨,渐渐明白:洞箫所以鸣响,全因为箫管外实内虚,气流进入空管,反激管身,发出悦耳之声。

从小到大,乐之扬只顾演奏乐器,从未想过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丝竹之声为人籁,”《灵飞经》反复辨析此理,乐之扬看得一清二楚,可是从未留意,直到此时此刻,方才豁然开悟,明白了“先虚后实”的道理。他以“千芒指”为根基,变化出一路虚实相生的指法,先以空虚之道泄去对手内劲,再借对手之力化为暗劲反击,如此虚虚实实,大可立于不败之地。

一理通,百理通,想通此理,乐之扬环视乐器,无一不与天道暗合。他以“鲲鹏掌”弹奏古琴,变出一路“抚琴掌”,以“捕鲸手”演奏琵琶,悟出了“小琵琶手”。竺因风两次遇上,均是吃了暗亏。而后敲击编钟,乐之扬从“无定脚”中变化出“晨钟腿”,其中的腿劲明斗颇有体会,至于击向冲大师的那一拳,劲力出自“暮鼓拳”,因由拍击羯鼓悟出,挥洒自如,不失“忘忧拳”的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