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6 日(第3/8页)

波尔曼停了几秒,让大家消化内容。

“故事还没完。甲烷水合物只有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下才会稳定。换句话说,甲烷不是都能结冰,而是只有表面的部分。愈往地心,温度愈高,所以沉积物中有个没结冰的大型甲烷气槽。结冰的上层像个盖子,所以气体溢不出来。”

“我读过这类报道,”那女孩说,“日本人想拿这东西,对吧?”

约翰逊觉得很有意思。他想起以前上学的日子。每班总有一个准备特别充分的学生,上课该学的内容大概早已会了一半。他猜想,这个女孩一定不怎么受欢迎。

“不只日本人,”波尔曼回答,“全世界都想要这东西。但是技术上很困难。我们从 800 米的深度把甲烷水合物拿上来,才到半路,它就从块状变成气体了。后来拿到船上的量,虽然还算大,却只是挖到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我说过,甲烷水合物很不稳定。把 500 米深度的海水加温个一度,很可能会造成甲烷水合物忽然不稳定。因此我们快速挖掘,把块状水合物放入充满液态氮的密封箱,让它保持稳定。你们到这儿来。”

“他做得很不错。”约翰逊说。

波尔曼带着学生走到由钢架焊接成的架子旁,上面堆了各种大小的容器。最底下有四个看起来像油箱的银色东西。波尔曼拿出其中一个,戴上手套,打开盖子。忽然听见嗤的一声,接着冒出白色蒸气。有些学生不由得往后退一步。

“这只是氮气。”波尔曼把手伸进容器内,拿出一块拳头大小的东西,看起来像弄脏的冰块。几秒钟后,那东西发出嘶嘶声,接着爆出裂开的声音。他招手叫那个女孩子过来,剥下一小块,交给她。

“别被吓到,”他说,“这有点冰。但是不用担心,尽管拿在手上。”

“好臭!”那女孩大声说。

有些学生大笑。

“没错。那味道像坏掉的蛋。那是沼气②,正往外泄。”他把那东西分成好几块,分给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事情。冰里看来脏脏的条纹,是沉积碎屑。几分钟以后,只会剩下那些碎屑和几摊水。冰融化,甲烷分子就逃出笼子。也可以这样说:刚才还是一块稳定的海底,在最短的时间内变为乌有。这就是我要给你们看的东西。”

他停了一会儿。学生专注看着发出嗤声、愈来愈小的块状物,纷纷喊臭。波尔曼等到水合物全部融化后继续说,“刚才还发生了一件事,是你们没法用肉眼看见的。这一点是我们赞叹水合物的关键原因。我刚才说过,这个冰做的笼子可以压缩甲烷。1 立方厘米的水合物,就是你们刚才拿在手上的,能释放出 164 立方厘米的甲烷。水合物一融化,甲烷的体积瞬间增加 164 倍。最后只剩下你们手上那摊水。你用舌尖舔舔看,”波尔曼对那女孩子说,“告诉我们味道怎么样。”

那个女学生疑惑地看着他。“舔这个臭臭的东西?”

“沼气跑掉,已经没有臭味了。你要是不敢试,我来示范。”

一阵窃笑传出。那女孩慢慢低下头,舔了一口。“是淡水耶!”她大叫。

“没错。水结冰时,盐分会被析出。所以南极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储藏区。冰山是淡水做成的。”波尔曼关好有液态氮的加压容器,放回架子上。“你们刚才经历的,就是为什么取用甲烷水合物会有争议的原因。如果因为我们的介入,造成水合物不稳定,将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把支撑大陆边坡的水泥抽走,后果会如何?深海地区的甲烷进入大气层,对世界气候有什么影响?甲烷是温室气体,会使大气层的温度上升,而海洋将因此不断暖化。这些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处理的。”

“究竟为什么要利用甲烷水合物?”另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不让它留在下面?”

“因为它很有可能解决能源问题。”那个女孩叫着,往前进了一步。“那篇关于日本人的报道中提到,日本没有自己的能源,全靠进口。甲烷也许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简直是胡说八道,”那个男孩子反驳,“如果会造成本来不存在的问题,根本不算解决之道。”

约翰逊咧嘴冷笑。

“两位都有道理,”波尔曼举起手,“甲烷有可能解决能源问题。这不再纯粹属于科学课题,能源业已加入研究的行列。我们猜测,海洋里面的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可用甲烷,是地球上一般天然气、石油和煤矿加起来的两倍。光是美国附近的水合物层,大概 26000 平方公里的大小,就有 350 亿吨的存量。是全美一年天然气消耗总量的一百倍!”

“真令人震撼,”约翰逊低声对萨林说,“我完全不知道竟然这么多。”

“事实上更多,”生物学家回话,“我记不住那些数字,他知道得可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