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雀门外安天下(第2/3页)

西面的孟蜀则听闻中原有变,正在操练大军,随时准备进入关中。

霎时间,长安乃至关中人心惶惶,已经六七年没经历过刀兵之灾的他们,又回想起恐怖的一幕。

到了这时候,人们渴望得到庇护的心态被放到了最大。

在众人的自发的推波助澜下,仿佛刚刚进城的张昭,就真的成了唐太宗转世,成了可以庇护他们的救世主般存在。

于是,当张昭一切安排妥当,要把后唐三帝抬进大唐皇帝家庙的时候,闻风而来的长安居民把朱雀门外,围的水泄不通。

这些民众,很多人手里还拿着香,有些还举着画像,看起来挺狂热的样子,张昭也不好强行驱赶。

起码好几万人呢,也没法驱赶,他更没想太多,现在完成合宗庙才是大事。

等到一切仪式进行完毕,代表大唐血脉的李寿龄和代表后唐血脉的李从益,将庄宗、明宗、愍帝三神位放入宗庙后。

由归义军辈分最高的张怀庆出面,将一份张昭亲笔所写的奏疏,告于大唐二十四帝。

张昭身穿大唐郡公的朝服,左边跪着李寿龄,右边跪着李从益。

这套朝服,是按张义潮当年被封为南阳郡公后,唐宣宗李忱赐下的衣袍仿制的。

张怀庆上告奏疏完毕之后,张昭将奏疏接过来,李寿龄和李从益则点燃了火盆。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肯定是要烧过去,让大唐二十四帝都知道一下的。

“自燕贼祸害天下以来,凡二百年,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将士吏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归故国。

其先有圣武献文孝皇帝收秦、成、阶三州激励众人,后有吾曾祖张义潮公收复河西十一州,再有吾外祖家尉迟南塔先王,收复于阗镇。

其后艰难险阻、胡虏猖獗反扑。

幸得诸位先帝在天之灵保佑,臣归义军节度使、南阳郡公张讳义潮曾孙昭,率百万健儿,历时十年,终得收复河西陇右十六州,安西北庭四镇三州。

今焚香祷告,上三牲血食,告于我大朝二十四帝,此三百万健儿,自瀚海归来了!”

“回家了!回家了!”

仪式一完,不知道谁带头大喊了起来。

周围的凉国兵将们,不管是罗通达这样的老牌归义军。

还是安西四镇后裔郭天策,亦或是于阗唐儿刘再升。

六谷部的沈念般、折逋嘉施、杜论赤心,还是鄯州高山上的吐谷浑人章西豹,人人都激动的不能自持。

他们虽然各有种族,各有命运,但在张昭的率领下,十年苦战,终于修成正果。

山呼海啸的回家声中,张昭突然站到了高台之上,他把手一挥,众兵将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张昭看着众人大声说道:“契丹者,也是昔年大朝臣属,今僭越称皇帝不提,他们甚至还册封中原天子,乃至到中原烧杀抢掠,我等身为大朝的忠臣义士,能视而不见吗?”

“不能!不能!”众兵将的呼喊声,再次响起。

这时,李从益站到了张昭身侧一点的位置,他没经历过这个场景,是以有点结结巴巴的。

“石氏卖国求荣,契丹册封伪朝,占我大唐江山,此二贼也!

吾兄清泰皇帝曾言,能驱逐北虏,克复中原者,当承吾家之德,为中原天子。”

李从益说完这话,他的历史使命,基本就完成了,有了这句话,张昭建立新朝的法理依据,就有了。

解决了怎么不损忠义之名,又能建立新朝的关键大事之后,张昭最后一项工作。

就是要进入大堂已经破败的皇宫中,在大明宫含元殿废墟上,完成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

即重新建立凉国政治体制的问题,因为大朝西汉金山的招牌,肯定是不能再用的,该怎样起兵东进,都要好好规划才行。

可是张昭刚刚骑上马,还没有安排兵将开道,几个穿着襕袍的读书人就扑到了张昭前面不远处。

他们很快被兵将用丩字戟推远了,但眼中仍然冒着狂热的光芒。

其中一个士子状起胆子直视张昭的眼睛,突然大喊一声。

“请取太宗文皇帝画像一观。”

长安城中,除了李寿龄的家庙中,本来其余地方保存的帝王绘像并不多。

但这些年人心思定,长安人渴望贞观之时安宁日子与日俱增,是以形成了一股把唐太宗当成神仙崇拜的风潮。

不过,各处画像略有不同,当然要以李寿龄家庙中的绘像为准。

当李寿龄将画像取出来之后,全场轰动了,无数人奔走相告,这哪是像啊!

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像,是真的像啊!原来天王真是二郎真君脱胎转世,他就是太宗文皇帝啊!太宗文皇帝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