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喜临门(第4/5页)

纪纲:“……”

朱棣哼声道:“你只抓了几个蟊贼,便到朕面前来邀功?”

“臣万死。”纪纲叩首,随即,他抬头起来:“臣以为……可能还牵涉到了……宁王……”

朱棣听罢,瞳孔猛地收缩起来。

“朱权?”朱棣站了起来,背着手,来回踱步。

纪纲道:“有许多迹象表明……涉事的武官,可能和驻扎边镇的朵颜三卫有关……而且……其中……不少人都在大宁活动,这大宁,乃是宁王殿下藩地……”

朱棣皱起眉头,他似乎嗅到了什么。

他可能对其他人没有太多的警惕。

可是宁王朱权不一样。

当初朱棣靖难,主要的军马一支来源于他的燕王卫队,而另一支军马,则是朱权的朵颜三卫以及宁王卫队。

可以说,朱权的兵马比朱棣还多一些。

当初从朱权那边‘借兵’的时候,朱棣还向朱权保证,说是将来当真入了南京城,事成之后,兄弟二人共享富贵,平分天下。

显然,朱棣是骗人的,老子靖的难,凭啥跟你轮流做皇帝?

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立即开始装糊涂,表示他从来没有说过那些话,然后又因为朱权的封地在重要的边镇大宁,且朱权是个颇有能力的人,说是文治武功也不为过,这大宁军政民政,都处理得极好,很有人望。

所以朱棣又将朱权改封到了南昌。

若说其他人,朱棣可以不在乎,哪怕是朱允炆,在朱棣的面前也不过是个废物一般的存在而已,那代王朱桂,就更是不值一提了,朱棣单枪匹马,就敢冲上去揍死他。

可朱权不同。

太祖高皇帝的所有儿子之中,只有这朱权能力不在朱棣之下。

朱棣突然回眸,深深地看了纪纲一眼,吐出两个字:“彻查!”

纪纲微微抬头道:“陛下所说的彻查……”

朱棣淡淡道:“怎么,你害怕?”

“不,臣不敢。”纪纲连忙垂下头道:“臣只是……希望陛下明示,若是当真牵涉到了宁王殿下,是否可以……”

“可以!”朱棣当机立断道5:“彻查到底,无论牵涉的人是谁!”

纪纲道:“臣明白了。”

纪纲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后从容告退。

朱棣却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他忧心忡忡得拧着深眉,而后猛地抬头看了一眼亦失哈,道:“朕早料到,朕和十七弟会有今日啊……哎……”

亦失哈低声道:“陛下勿忧,等锦衣卫一查便知。”

朱棣叹了口气,道:“你不懂,这十七弟,乃人中龙凤,何况……朵颜三卫,还有不少随朕靖难的功臣,可都铭记着他的恩德。何况他也算是靖难的头等功臣,朕所担心的事,倘若涉及到的是他,事情就不简单了。”

亦失哈道:“陛下何不如先将宁王殿下,召来京城……”

朱棣颔首:“你说的对,这个时候,不能让他留在南昌,召来京城吧!”

“下召,就说朕对十七弟甚是想念,希望他能来京城一聚。记住,礼节一定要周到,他若是称病不来,也不要强求,派钦差……不,派礼部侍郎去。”

亦失哈很清楚,这朱权的分量不一般,便道:“宁王的家人呢?”

朱棣摇头:“这就不必了。就让他们留在南昌吧,朕让十七弟来京城,只是防范于未然,不是要加罪于他,想当初,若不是从他手里得来的兵马,朕如何能够成功?”

“想当初,朕以太祖高皇帝的名义向他许诺,平分天下,说来也确实有愧……他若是怀有异心,倒也合情合理,朕若是他,怕也反他娘的了。”

这种话,亦失哈是不好往下发表太多意见的,便只点了点头。

……

另一头,纪纲急匆匆地回到了锦衣卫。

他第一时间,先回了自己公房,此时,他再不见从前的沮丧,召集南北镇抚司上下武臣到了跟前,稳稳落座后,便道:“今有大案,所有人听令。”

只是……这卫中上下人的表情却是各异,并没有从前一般谨慎,和对他敬若神明的样子。

尤其是邓武,翘着腿坐着,依旧抱着茶盏,似笑非笑的样子。

纪纲嘴角微微勾起了一丝冷笑。

而后,他突然拔出腰间的长刀来。

手中绣春刀猛地划过银光。

刀背在前,狠狠朝这邓武抱着茶盏的手斩去。

呃……啊……

邓武发出了凄吼。

纪纲用的虽是刀背,可这等力道斩下,他的手腕,级好像一下子折了一般,手中的茶盏,也随即摔落。

邓武吃痛,人也摔了个四脚朝天。

众人错愕。

纪纲则是冷着脸,一步步走向邓武,而后抬腿踩在了地上的邓武脸上,脚劲越拉越大,仿佛下一刻,要将邓武的脑袋踩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