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第3/3页)

这时身后再次腾起破空之声,沐英又又三箭齐发,仅仅挽弓三次,就完美完成了比赛,九发全中。

而沐春已经脱靶一次,余下的四支箭矢即使全部射中,也是失败的结局。

怎么办?怎么办?有了!

沐春灵机一动,想到一个获胜的方法。

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令在场所有文武百官终身难忘:

沐春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但是,他的目标不是箭靶子,而是箭靶子红心上父亲射出去的箭!

弓箭飞出,连续咄咄两声,这支箭把父亲射在靶子上的箭射下了两支……

再次弯弓射箭,咄咄两声,这支箭同样和父亲的两支“同归于尽”。

于是,沐英只剩下五支箭了,而沐春射中了四支,关键是,沐春的箭壶还有两支箭还没有射出去呢!

这一下,轮到沐英感受比赛还没结束,但是结局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如果沐春继续用这个方法,那么比赛结束时,沐英只有一支箭孤零零的在箭靶子上,而沐春有四支,完胜父亲。

大阅场上,文武百官皆被沐春的诡计多端(无耻)震惊了,只有舅舅冯诚眉开眼笑,第一次觉得外甥看起来那么顺眼。

倒是鹰扬卫的人司空见惯:很奇怪吗?我们见过沐大人更无情无耻的一面呢。

不过,沐春到底给父亲留了三分颜面,余下两箭,都射中红心,没有把父亲的箭射下来。

裁判兵部尚书吴琳数了靶子上的箭,做出裁决:“西平侯五支中靶,沐佥事中靶六支,故,沐佥事险胜一箭,得胜。”

场上气氛有些尴尬。

“好!”郢国公冯诚第一个站起来鼓掌,“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我父亲若泉下有知,必定高兴极了。”

冯诚提起亲爹,众人也都给面子,纷纷鼓掌。

沐春下马,对沐英说:“爹,儿子雕虫小技,让您见笑了。”

沐英气得咬牙切齿,面上还要保持慈父的笑容,“你果然长进了,为父很欣慰啊。”

洪武帝笑道:“虎父无犬子,你们父子都是大明栋梁之才,重赏。”

洪武十三年的霜降大阅兵就在沐家父子争辉的噱头中落幕了,给京城豪门又增添了不少谈资。沐家和冯家之间的恩恩怨怨,比唱戏好看多了。

散场之时,魏国公徐达叫住了沐春,说道:“你外公对我有恩,我一直寻思报答。以前觉得你年纪小,性格跳脱,以为你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不过,你在怪石岭剿匪平乱,表现不错。今日大阅兵,又见你把一盘散沙的鹰扬卫练得进退有致,你与父亲的比赛,也能看出你是个有勇有谋之人,并非世人所传的混世魔王。我且问你,想不想去西北边关戍边,见识一下真正的战场?”

沐春狂喜,大声道:“想!”

谁都知道,大明第四次北伐迟早要开始的,这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徐达拍着他的肩膀:“好孩子,明日,你负责护送一批军用棉衣去西边边关,顺便在那里驻守一个冬天,适应当地气候和战况,待北伐的时机一到,我会带你踏上征途,踏平北元。”

次日,沐春领兵出发,奔赴边关送补给,他在马上打开一炳川金扇,上面正是胡善围送给他的螃蟹诗,《七月二十日与景春于杭州酒楼吃蟹饮菊花酿》:

“无肠公子应多娇,披盔舞戟玉门箫。塞外征伐八千里,见炊卸甲访菊花。”

善围姐姐真是神人也,她预言到我会去西北出塞征伐。

“喂,大家动作快一点!西北都快下大雪了!将士们要挨冻的!”沐春催促着队伍,心想我要是速度够快,还能在西安和善围姐姐重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