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Isabella·(第3/4页)

在这样的气氛下,外交部不得不紧急对阿尔伯特亲王号下达了指令,命令军舰停留在直布罗陀,暂时不要前往非洲,免得为目前的局势火上浇油。至于阿尔伯特,张伯伦先生巧妙地玩了一个手段,他的确暂停了前者的外交官职务,但却没有撤下他被女王陛下所封的军衔,在军舰上,那仍然给予着阿尔伯特仅次于舰长的地位,使得他仍然有权限参与到一切事务中。

就在那时,伦道夫·丘吉尔夫人(伊莎贝拉仍然不习惯称呼她为珍妮姨妈)亲自给阿尔伯特发来了一封电报,告知他整个虚假报道一事都是库尔松夫人的所作所为,除了要在英国民众中挑起仇恨情绪,她还利用自己此前在上下议院中培养出的人脉,开始逐渐挑起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矛盾。

而这形成了一个越演越烈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英国国内被库尔松夫人的手段推动的好战情绪,会进一步刺激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紧张局势,从而加速了其他欧洲列国对此作出的反应——德国原本并不打算调动自己驻扎在德属西南非洲上的5万军队,而是打算从本国调遣大约几千人的军力来协助德兰士瓦共和国,但是由于担心英国政府会在民意之下屈服,他们放弃了这一策略,而改为调动殖民地上的军队。因此,反过来,国际上的这些异动,又会将在主和派的压制下稍微理智的呼吁,推向另一个极端。

在阿尔伯特亲王号停留在直布罗陀的那一个月中,局势就在这样的循环之中一步步地走向了失控,等到了二月中旬的时候,战争就像悬在睫毛上的针一般,轻微的一点震动都能使它落下,刺穿那绷得比蝉翼还要薄的和平假象。

国际上,德国已经准备派拨5万人增援德兰士瓦共和国,名义自然是协助共和国抵挡英国的不义入侵,同时维护南非殖民地的和平。而另一方面,荷兰也为德兰士瓦共和国送去了足够武装两倍以上的军队的武器,其他各国也不甘示弱,送钱的送钱,送人的送人,送武器的送武器,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国家都屏息等待着英国在这种情况下会做出的回应——距离上一次英国海军参与战争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少国家跃跃欲试地想要取代她的海上霸主地位,这其中有后来居上的美国,有渴望取回殖民地的荷兰,更尤以雄心勃勃的德国为甚。

而英国国内的局势也没好到哪里去,在威尔士王子殿下的授意下,伦道夫·丘吉尔夫人与曼切斯特公爵遗孀夫人两人联合各自的人脉,竭尽全力拉拢了一半的保守党员赞成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解。殖民地部办公室对英国的战力很有信心,在下议院的争辩中拿出了一卷厚厚的资料,企图向议员,说明即便不依靠本土兵力,来自于海外殖民地的兵力也足以能绰绰有余地拿下德兰士瓦共和国,主和的张伯伦先生险些因此而要辞职。而战争部门,尤其是领头的兰斯顿勋爵,则对这场战争不抱以乐观的态度。他没有忘记上一次布尔战争中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悬殊的伤亡比例,几乎每死去两百多个英国士兵,才会有一个布尔士兵死去,更不要说这一次他们有着充足的武器弹药,德国还向他们提供了一种最新款的重型机枪,非常适合在游击战中使用。

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索尔兹伯里勋却爵蛮横地下令阿尔伯特亲王号继续向南非前进,认为英国决不能在此事上被他国看扁了,以为日不落帝国竟然会惧怕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属国,乃至于要召回自己的外交团。他暂时地回复了阿尔伯特的职责,期限是到从南非归国后为止,只是,对于外交团抵达南非后将会遭遇怎样的局面,又该在南非事务上采取怎样的新的外交策略,索尔兹伯里勋爵一概含糊其辞,表示自己“无法在局势如此不明朗的前提下给予一个明确的命令”。

因此,伊莎贝拉与阿尔伯特在此事上达成的一致,才被他用来作为了新策略的提案——只要他们踏上南非土地时战争还没有爆发,他们就仍然要抱着和平解决此事的决心前往比勒陀利亚(德兰士瓦共和国首都)。

女王陛下为了新策略的事与索尔兹伯里勋爵闹翻了。康斯薇露略带叹息的声音在伊莎贝拉脑中响起,使得她悬在纳塔尔上的笔顿了顿——由于德国的军队仍然停留在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上,等待着从各个地区抽调的兵力汇合,而德兰士瓦共和国唯恐英国会在此时调动来自纳塔尔省及印度的军队,直接发动一场闪电袭击,于是便抢先控制了纳塔尔省与德兰士瓦共和国接壤的地区,如今正与英军对峙着。

我看看。她回了句,放下钢笔,从冰冷的地面上爬起来。尽管此时在南非是夏天,但是在海上的夜晚仍然免不了地带着几分寒意,她一边用手心暖着快要僵硬而不能弯曲的膝盖,一边歪歪扭扭地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