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Isabella·(第2/4页)

据伊莎贝拉后来看到的英国报纸上的宣称,英国海军大臣乔治·戈斯金②鼻子都快气歪到耳朵那儿去了——或许是敏感于自己祖先的德国血统,害怕被认为是向德国方面泄露了关键消息的间谍,戈斯金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除了在国际媒体上大肆宣传并夸大了庄严级前无畏舰的战斗力,他还在北海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场海军演习。不过,从康斯薇露偷听到的会议内容来看,戈斯金并没有真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调动了剩余的8艘前无畏舰,毕竟,在这个没有直播也没有无线电的时代,拉两艘渔船与军舰在海上溜溜,同时鸣几声炮,就能弄出一番演习的模样了。

这么一番作为后,前无畏舰的名气的确上来了,可被戈斯金夸大了许多的战力数据却引起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不安——更不要说之后德国报纸又再度披露了军舰上除了必备的职员及水手以外,还有一支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的突击队。这一下,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态度便彻底转变了,认为英国宣称的谈判是假,想要以武力胁迫共和国接受条件才是背后的真正意图。

尽管这的确是英国派出前无畏舰以及军队的主要原因,但哪怕是一个对政治完全一窍不通的傻子都该知道这是决不能承认的真相,于是,英国外交部不得不连夜起草一份声明,打算赶在事态失控以前挽回与德兰士瓦共和国表面的和缓关系,却被第二天刊登在伦敦早报上的一篇报道打乱了阵脚。

尽管伦敦早报算不上是什么主流媒体,只是一家销量低迷的小报社,说是早报,往往都是最晚才卖完的报纸,那天早晨却因为耸人听闻的标题以及配图成了报摊叫卖的主要对象。那篇具有浓烈的煽动性的报道宣称,德兰士瓦共和国出于对詹森袭击行为的报复,正在国土上秘密抓捕认为与袭击有关的英国侨民,不仅将他们集中关押在监狱里,还对部分公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同时,那篇报道也附上了几张照片,上面几乎都是穿着布尔军队装束的士兵正准备用枪处决某个人的情形,在报道的结尾,更是宣称这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对自己宗主国的蔑视与挑衅;宣称这是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英国所遭受到的最大屈辱;宣称英国的霸主地位已是明日黄花,就连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属国也敢如此对待日不落帝国的公民,通篇的语气之激昂,之愤慨,之捶胸顿足,只让任何读完的人恨不得能背上一杆枪支,立刻冲到德兰士瓦共和国给那些布尔人们一个好看。

尽管半天之内,英国外交部就迅速澄清了那篇报道纯属胡说八道,刊登的照片全都是从第一次布尔战争过程中发布的照片里截取的——更何况,从詹森袭击发生到现在也就过去了一个多星期,没有哪个记者能够如此神速地将袭击发生后的照片送回英国,但这无济于事。愤怒的,被挑起了仇恨情绪的伦敦市民们根本不理会这篇报道的真实性,早在外交部得以澄清此事以前,这些民众们就自发地团团围在了白金汉宫,以及外交部与印度部办公室大楼外面,前者是在谴责女王不该罔视海外侨民的生命安全与权益,后者则是在要求政府直接出兵攻打德兰士瓦共和国。

这场动乱持续了两天,才被英国政府强制性地镇压了下去。不消说,国际上的媒体自然又大肆报道了一番英国人民的“好战情绪”,这么一来,德兰士瓦共和国方面便更加紧张了,他们不仅向德国,比利时,荷兰,美国等国家都发出了援助请求,更是将国内的军队全部调遣到国境边缘,以及与奥兰治自由邦接壤的地区,唯恐英国会从这两个战线突袭。在短短几日间,英国就成了众矢之的,各国都在谴责英国政府企图通过这场谎言煽动自己的民众支持一场并不正义的战争。

这把从一篇虚假报道里燃起的点点火苗,不仅引爆了英国与欧洲大陆勉强通过“光荣独立”而维持的脆弱平衡,更是烧到了阿尔伯特的身上。英国政府好不容易安抚了群情激奋的公民,向他们许诺大英帝国最为精锐的外交团已经在前往南非的路上,不日便能解决这一外交危机,转瞬报纸上就刊登出了“斯宾塞-丘吉尔家族被美国掌控,马尔堡公爵别有用心”的报道。指出在乔治·斯宾塞-丘吉尔参与补选的期间,大量的参选资金都由来自于范德比尔特家族的资助这一点。更若有似无地暗示了这是与阿斯特家族联手的范德比尔特家族为了能够协助美国政府插手进英国政治的一步棋着,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次的外交任务失败,导致参与了詹森袭击的主谋们全被判处死刑,使得大英帝国颜面尽失。

原本,这样的消息若是在平时放出,相信这种传闻的英国人恐怕不会太多。但是在这一敏感时期,英国人只唯恐没有一个借口可以让自己向政府发泄不满,哪管得上这个借口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一窝蜂的示威群众又一次涌向了外交部与印度部办公室大楼,要求英国撤下马尔堡公爵的外交官职务,另选一位“有胆量为了大不列颠的荣誉而与全世界为敌”的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