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优秀的部下是福气(第4/4页)

以赵嘉仁对中南美的了解,这个描述的确不是指倭国,整个美洲的形状更像是扶桑树。而且描述的距离和方位极为靠谱。在整个文字中,扶桑国与倭国两个名字都出现了,还有扶桑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的记载。从倭国出发到鲁珀特太子港,的确是七千多里地。这条航线是从亚洲到美洲最近的航线。

至于那时代的人拥有的测量能力,赵嘉仁也觉得不敢妄言。当年他去徐州拜访在电力系统的朋友孔电霸,顺道混顿公款吃喝的时候,徐州的电力局朋友孔电霸带他去参观了徐州的西汉楚王墓。参观当地一个双墓道的西汉楚王墓时,电力局的孔电霸就指着证明墓道平直的激光讲述了墓道的故事。

发掘这个古墓的技术人员发现墓道无比平直,就用激光测量,其结果果然证明猜测,汉代修建的两条墓道就是极为平直,两条墓道是水平的。世上不乏好事之人,就有人进行了精确测量,发现两条墓道方向还是有一点点的夹角。于是好事之人喜滋滋的表示,汉代测量技术无法做到高精度精确测量。

然而有好事之人,就有更好事之人。既然两条墓道有夹角,那么这两条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哪里交汇呢?更好事之人就行了更精确测量以及精确计算,最终结果出来之后,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这两条墓道安放了西汉楚王以及楚王妃的棺椁,如果楚王和楚王妃沿着墓道以绝对直线前进的话,他们最终将在西汉首都长安出现交集。

对于这到底是奇妙的巧合,或者是机精确的测量,身处现代的新中国技术人员无法做出解释。难道汉代技术都能做到现代得靠卫星定位的才能完成的测量么?这怎么看都不合常理。但是如果是偶然为止,那为何西汉楚王墓墓道的交汇点会是西汉首都长安?这种奇妙的结果完全可以解释的通,夫妻两人的魂魄可以沿着墓道一路毫无阻碍的重回长安。回到位于长安的皇室族谱之中。

赵嘉仁怀疑南北朝距离汉代不算太遥远,也许当时在远距离测量上还保留了什么技术也说不清。不过这等事他只能自己想想,现在给学员们的培训要讲的是别的事情。

有史书记载做基础,赵嘉仁就利用‘据说当年在汴梁还有些别的内容’把他的私货给放进去。那些都是赵嘉仁的目的所在。墨西哥此时有无数的好东西,辣椒、玉米、南瓜、红薯、土豆、番茄、油棕榈树、剑麻、细绒棉。不管是其中的任何一种作物,都属于能彻底改变中国作物的结构的大杀器。赵嘉仁绝对不会放过这些。

中国人的基因里有着强烈的农耕民族的特点,对于弄回作物的事情,所有人都用理所应当的表情听着讲述。没人觉得这么做有啥过份的。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倒是他们对赵嘉仁的极昼极夜的描述,还有极光的描述很是好奇。对于扶桑国野人的描述也很是警觉。

进行了五天的培训之后,接种了疫苗的220人乘船北上。亲自送行之时,赵嘉仁感触的想,他终于理解了为啥大航海时代初期的历史记录中,能拿出巨资支持航海的要么是欧洲国家的国王,要么是大贵族商人。

根据历史记载,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所拥有的财力也力有未逮,他们也得到处借钱才能凑齐足够资金置办船只,雇佣水手。大宋的生产力远胜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即便如此,一万两千贯铜钱对赵嘉仁来讲也不是小数目。

“一路平安!早日归来!”赵嘉仁对着起航的船只大声喊道。

“一路平安!早日归来!”送行的人群也有同感,大家一起高声喊了起来。

船上的人们都挤在船舷边,挥动手臂向送行的人群告别。一时间,不少人都湿润了眼眶,不少人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