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乖不乖,各人猜(第2/10页)

闹的人都低下了头。见火候已到,邓锡侯大声发问:“你们是等发欠饷还是马上出发?”

台下齐声响应:“愿立即出发杀敌!”

出川首先要解决的是武器,而不是欠饷。在邓锡侯的部队,本来质量就不算好的枪支因使用太久,很多已不堪使用,打一两枪就扳不开枪机。此外,除为数不多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外,攻坚所必需的山野炮一门也没有,堪称家徒四壁,是急着要换换家当了。

当时军中对补充武器传得神乎其神,都说:“蒋委员长准备抗日多年,在外国买了很多武器,秘密存在几个战略仓库。”

按照此类传说,在宝鸡就有一个这样的战略大仓库,川军到了那里之后将一律更换新家伙,还要照“中央军”那样装备起来,“不然,我们这些破铜烂铁怎么能去打日本人呢?”

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个别旅团长竟偷偷地将部队中能用的枪支提留起来,以便作为失败后“重起炉灶”的资本。更有甚者,以废枪换好枪,换出来的好枪私运回家,以致于一连之中,竟然只有一两支枪能打得响。

出川时秋季将尽,冬季即将来临,传闻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官兵们仍是单衣短裤,最多再加一件棉背心。

不是不怕冷,而是认为北上后可以更换冬季被服——说起来,都是穷字惹的祸,邓锡侯连欠饷都无法发清,还不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1937年10月中旬,第二十二集团军到达宝鸡。

目的地是西安,可不是有说宝鸡有军火大仓库吗,应该就在这里换枪换衣了吧?

停了一天,换的是火车,枪和衣都无影无踪。

官兵们在火车上还相互打听:“枪呢?补充呢?”

有人答道:“枪吗?在西安!到西安就换了。”

于是传说中的军火仓库又移到了西安,哪知等待他们的仍是一场空。

川军是靠双腿从成都走到宝鸡的,中间耗去了三十天,再转乘火车到西安,又是好几天,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前方战情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晋东娘子关一线异常吃紧,急需兵力增援。

蒋介石下令,临时改变北上川军的指挥系统。晚来的李家钰赴河南,归程潜第一战区节制,在中条山区域作战。早到的邓锡侯、孙震划入阎锡山第二战区序列,直接驰援娘子关。

补充来不及了,邓锡侯、孙震率川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沿途老百姓见这些四川兵皆单衣短裤,赤足草鞋,莫不为之骇然。纷纷以家存鞋袜相赠,还告诉他们:“我们山西高寒,不比你们四川。像这样的寒冬,如果冬天不穿棉鞋,我们的脚也会烂掉,不穿棉裤,就会变成‘老寒腿’,你们千万保重才是啊。”

除了衣,当然还有枪。邓锡侯心急如焚,给南京军令部长白崇禧通电话,答复是:“在太原由战区负责配发。”

1937年10月30日深夜,邓锡侯、孙震抵达太原。第二天一早,两人就赶去谒见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问补充装备的事。

阎锡山推得一干二净,说太原所有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都已运过黄河,储存于黄河附近,实在没办法给你们补充了,“还要找南京解决”。

皮球从南京踢到太原,再从太原踢回南京,原先允诺的补充宣告彻底泡汤。因川军先头部队已经陆续投入了娘子关战场,阎锡山才抠抠搜搜地拿出了二十挺晋造机枪,作为礼物送给川军。

邓、孙还不甘心,又在太原住了两三天,想找阎锡山多少再要些补充,或调换少数武器,但始终没有下文。

川军以前打仗,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军部到师部全都缺乏通信器材,邓、孙也没法跟前线取得联系。

不知道部队在哪里,至少得弄清楚娘子关一带的地形吧,问阎锡山要地图,阎锡山支支吾吾,连这个都舍不得给。还是孙震手下的高级参谋,凭借与阎锡山的参谋处长是陆大同学,才以私人关系弄到了两张晋东地图。

翻着地图,听着战报,邓、孙都坐不住了。

开赴晋东前线的川军,现在全归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不是自己的娃不心疼,这黄绍竑不会把我们的“政治资本”一股脑儿全都给输光吧?

太原待下去也不可能再弄到一支枪,邓、孙起身向阎锡山告辞,急急赶往晋东,以便切实掌握各自的部队。

1937年11月1日,邓锡侯、孙震率一众幕僚乘火车到达前线,见到了黄绍竑。

一问,黄绍竑竟然说,他也不知道川军都在哪里。

由于日军迂回部队已威胁后方,黄绍竑被迫采用了填坑式战法。川军一下车,不管一团还是一营,都先调去抵挡一番,因为是逐次零星使用,加上川军师旅团严重缺乏通讯器材,黄绍竑早就失去了对川军的掌握,他自己还盼着邓、孙能早一点把“失踪”的部队给找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