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天命的自觉(第3/6页)

继对地方官的训诫之后,雍正二年七月,皇帝又颁布《御制朋党论》的敕文,文锋直指这一点。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作《朋党论》,在文中大致有如下论述:

不应责备官吏之为朋党者,因为正人君子方能始终如一地团结一致,奸邪小人因利害而动,故其朋党易破。

雍正帝对其大加贬斥,称它为欧阳修的邪说,因而自己另制《朋党论》一篇。雍正帝认为:

君子之必无朋党。奸邪小人掩己之非,欲以大力树朋党,歪曲天下之公判,此乃干犯君主大权。

两年后,雍正帝再次颁下敕谕,其中有这样的内容:

昔者天下治道无二。唯命下之时,熟虑是否[秉公持正,适中合理,至于旁意忌嫌亦奚暇瞻顾计虑耶。]天下人无数,所思皆异,岂能缄其口焉。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雍正帝似乎非常蔑视舆论,但在雍正帝看来,当时所谓的舆论未必是公正的万民的舆论,而是被严重歪曲的舆论,因此不可取信。最终,他的态度可以归结为著名的《论语》中的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万事皆在君主心中。“别废话,把一切都交托给朕!”这便是独裁君主最贴切的心声。

但是,君主以一己之力背负天下的全部责任,凭良心说,真是太辛苦了。不过话说回来,在四十五岁这样年富力强的年龄继承大统的雍正帝对此甚为自信,加之他还相信自己是天命所在。他自始至终都十分积极进取:

[士俗官常自宋元以来其流弊不可问矣。朕欲竭力挽此千百年之颓风。]

雍正帝充满自信地谈着他的抱负。

但这项工作确实相当困难。因为这意味着改革当前的官僚组织,树立全新的官僚体系。而且,与在别处新建房屋再毁坏旧屋不同,他的工作更像是将旧房子中被虫蛀的柱子一根根取下来更换为新的,将其改造成全新的建筑一般。革命容易而改革实难正在于此。

为了达到目的,首先必须辨别官员的人品。到底是不是能够凭良心为官施政的人呢?到底是不是有能力按照自己所说的去施行的人呢?虽然麻烦,也必须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检验。独裁政治的好坏由君主手中所握棋子的优劣来决定。尤其是在舆论已经不可信的时候,必须借助特殊的办法。这个时候皇帝最终还是使出了自古以来独裁君主常用的手段——密探政治。

兴起于东北的清朝具备实施密探政治的良好条件。清朝用从东北带来的直属势力组成八旗组织,围绕在天子左右。旗是军队编制的单位,其中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以及从满洲时代便降服于清的汉人所组成的汉军八旗,正好二十四旗,他们区别于一般的中国人民,被赋予诸多特权。这时候也正值日本德川幕府利用谱代的旗本御家人到外样大名的领地去做间谍的时期。同样,雍正帝也派出八旗子弟让他们去当密探。八旗子弟中的心思细密者被挑选出来担任侍卫,他们在天子身边听候差遣,有时候也奉命办理机密任务,甚至被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当时的满族人已经可以与汉人毫无差别地讲汉语了。

关于密探政治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地方官到地方赴任之时,从北京雇用了一个仆人随行。这个仆人忠诚地侍奉主人,令主人十分满意。三年任期结束,作为地方官的主人收拾行李准备回京,这个仆人却突然提出要请假。分别之时,他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后便走了:

老爷您真是诚心竭力、尽忠职守啊,回京之后天子定会奖赏您。

地方官回京拜谒天子,雍正帝果真特意对他说了嘉奖的话。退出宫门的时候,他不经意看到,在那里待命的侍卫长竟然就是之前还在自己身边当仆人的那个人!

独裁统治下,密探政治的失败就在于君主反过来会被密探所误。密探如同烈性药物,副作用极大,另外,若是用错分量就会招致不可想象的后果。明代的天子利用宦官强制实施密探政治而最终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为了不被密探所误,不能仅抓住一条线不放,必须让密探形成纵横交错的系统。可能的话,比起专门设置密探类似性质的专门机构,让官僚之间互为间谍是最上策。若不是思维相当缜密的睿智君主,则无法将密探政治运用得如此自如。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五六个朝廷大臣聚在一起熬夜打麻将赌钱,最后在收拾麻将牌的时候,发现一张牌不知去向,无论怎样找都找不到,只好就这样散场。第二天其中一个人觐见的时候,雍正帝问道:

夜间何以为欢?

这位大臣感到相当为难。赌博本被法律明文禁止,更何况雍正帝特别厌烦此事。但是,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