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宋哲宗:宋徽宗应该不会亡国吧?【感(第3/4页)

李清照这位才女真是才貌俱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天,他找到自己的父亲,装模作样地说:“我今天中午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读了一本很神奇的书,醒来之后什么都忘掉了,只记得里面有三句话。”

赵挺之将眼神从书上移开,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什么话?”

赵明诚挺直腰杆,清了清嗓子,正色说道:“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有些狐疑,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思索片刻,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言与司合,等于“词”。

安上已脱,等于“女”。

芝芙草拔,等于“之夫。”

赵挺之有些恍然,好啊,儿子这是思春了!

至于思的是谁,除了京城里炙手可热的女词人李清照,还能有谁呢?

赵明诚和父亲玩起了文字游戏,既是期待又是忐忑,父亲会支持他吗?①

【赵家和李家都是山东老乡,门当户对,怎么看都是天作之合。】

【可是大家都知道北宋时期朋党竞争激烈,宋神宗运用王安石变法,是个激烈的变法派。朝廷自然而然分为两档,一派支持旧法,一派支持新法。】

【可怕的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属于新党,而李格非跟苏轼等人极好,属于守旧党。】

【如果宋神宗没有驾崩的话,可能这两家一辈子也不会联姻。】

【不过紧接着,宋神宗驾崩了,宋哲宗继位。宋哲宗支持新法,可惜宋哲宗二十多岁就驾崩了。这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颇有建树。】

【很多后人还觉得如果宋哲宗这位猛男如果不早死,那么大宋可能就不会那样了。】

【可惜他早逝了,官方说是因为风寒死的,民间也有传言说他是夜夜笙歌精力透支死的。】

【宋哲宗死后,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赵佶继位。】

【宋徽宗当时才十八岁,向太后垂帘听政。】

【当时的政坛,颇为动荡,时局混乱。】

【赵挺之可能觉察到了这股气息,感觉自己需要洗掉新党的标签,这样才能继续在政坛混下去,所以他就向着李格非家里提亲了。】

【长辈们之间的盘算影响不到两位风华正茂的小年轻。】

【一个愿意娶,一个愿意嫁。】

【于是,赵明诚终于如愿成了“词女之夫”。】

【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二十一岁。】……

另一个大宋的世界里,宋哲宗赵煦躺在病床上,轻声咳嗽,面色苍白,眼前闪回自己的一生。

他是父亲宋神宗的忠诚粉丝,十岁继位之后,坚决执行父亲的新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他非要变!

可是新党之间也颇为分裂,最终政策无法落地,反倒让党争越来越激烈。

他看在眼里,愁在心里,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愈发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从宋仁宗开始,大宋的皇帝生育方面好像有什么问题。

宋哲宗自己本来毫无继位的可能,是前五个哥哥全死了,他才上位的。

宋哲宗自己继位多年,还没有孩子,这又成了他一块心病。

他扩充后宫,努力传宗接代。

不久前,他迎来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赵茂。还没等他高兴多久,这个孩子才活了三个月就夭折了。

儿子的去世成了压倒他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场风寒下来,他病倒在床上,奄奄一息,看向床旁边的宦官:“朕看来是熬不过去了。”

宦官泪眼朦胧:“陛下龙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朕自己清楚。”宋哲宗捂着胸口,万念俱灰,对死亡并不恐惧,反而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在位期间,他让西夏臣服,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没什么好留恋的。

他没有儿子,死了之后,兄终

弟及,应该是自己的弟弟继位。

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弟弟了,到时候宰相和向太后会商议决定的。

同母弟弟简王赵似以仁孝出名,是个好苗子,他们应该会选他。

只要不是端王赵佶就好。

端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是非常轻佻,经常和姑父王诜逛花楼,不是明君的料子。

弥留之际的宋哲宗像是想到什么,扯起苍白的笑容:“对了,那天幕又说起什么新鲜事了?说给我听听。”

旁边的宦官如实相报。

宋哲宗赵煦:“哦,不说唐朝,变成说大宋朝了?而且说的还是才女。”

他这一辈子,再没有看过比天幕更新鲜的东西了,虽然已经在等死了,却也有点好奇:“扶我出去看看。”

“陛下,外面风大……”

“没事。”

宦官们将宋哲宗抬到步辇上,来到外面,刚好听见那句。

【宋哲宗支持新法,可惜宋哲宗二十多岁就驾崩了。这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颇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