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祈福祭天大阵,扬名立万!

谭文森五月收到调职意见书, 意见书在他手里压了一周,他才签字交上去。

他走的那天,吴局长拍着他肩膀对他说:“往后你的前程不可限量,切记戒骄戒躁, 千万别走偏了。”

“是, 谢谢您这几年的关照。”

吴局长笑着摇了摇头:“关照你的不是我。”

“说到这个, 就算你走了, 叶家那边的关系你也别断, 以后啊, 有你的好处。”

“断不了!”

时间差不多了, 谭文森上车走了。

吴局长回去,底下人问:“吴局,谭副局这是去哪儿了, 您还亲自去送。”

“他呀, 高升了哦!”

谭文森的调令是吴局长亲自办的,底下人都还不知道谭文森离职了。

谭文森去北京后工作很忙, 不过也不耽误他时不时地给叶南音送一些小玩意儿,有时候是一幅古画, 有时候是楠木精雕的摆件,有时候是一盒点心。

送东西的时候, 他还不还不忘在里面塞一张纸条。

比如说今天上午走空运送来的一盒点心,盒子里带着纸条上写:

“以前每年秋天的时候, 皇上会给大臣赏双江糕, 双江糕象征皇朝内两条河流,寓意富足, 用桂花和板栗做成双江糕不仅寓意好, 还很好吃。”

“我不知道双江糕怎么做的, 所以给你送来一盒两样点心,里面有板栗糕和桂花糕,望能慰你思念。”

叶南音贪嘴不是这辈子才有的事,从上辈子开始,她就极爱口腹之欲。

虽然上辈子和谭文森交集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她现在一点都不意外他了解她这点小爱好。

叶小鱼今天不在族里,今天的午饭是孔大厨的,他亲自送上来。

“哟,这是北京庆丰楼里出的点心盒子吧。”

仔细一看,精致的点心盒右边角落里,确实雕刻着花体’庆丰’二字。

“嘿,二十年前我跟着师父学艺的时候还去过一趟庆丰楼呢,他们家专做富贵人家的生意,二十年前一个点心盒子就不便宜,普通人家两三个月的工资呢。”

“我寻思着,我这个小厨子都倒霉了,我以为庆丰楼那几位大师傅当年肯定落不了好,没想到啊。”

见孔大厨嘴巴在说话,眼睛却盯着点心盒子,叶南音指着几样点心:“要试试吗?”

孔大厨嘿嘿一笑,那就试试,他就是想尝尝味儿。

孔大厨拿空盘子把点心盛出来,给叶南音装了一碟,剩下的他就连盒子一起带走了。

见状,叶南音不禁笑了。

孔大厨把点心盒子拿走,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过了几天,孔大厨给叶南音送了几碟和庆丰楼一样的点心过来请叶南音尝味道。

唔,比庆丰楼手法粗糙了一点,但是味道的精髓还是在的。

孔大厨得意:“等有机会去北京,一定要去庆丰楼走一趟,告诉他们,他们的招牌点心我老孔也能做。”

当年孔大厨被师傅带着去北京学艺,本来想送他去庆丰楼打下手,跟着学一手白案功夫。

人家庆丰楼没看上他,请他喝了一壶茶,用了一碟点心,就客客气气地把他请出门。

二十多年过去了,孔大厨现在想起来还生气呢。

叶南音笑着问:“这两年你也看到了,来我们叶家躲灾的人都离开了,你怎么打算的?”

“老实说,我的手艺算不得顶流,要想像庆丰楼那样开店打出名声,难着呢。”

孔大厨笑道:“您要不嫌弃,我就在您家待着,还能干个十几二十年,等老了就在您这儿养老。”

“你不想再回单位?”

孔大厨摆摆手:“没那个机会了,就算有那个机会我也不想回去,我在这里住惯了。”

孔大厨说话太客气,他的手艺还是非常不错,有几道拿手菜尤其做得好,他愿意留下,叶南音肯定欢迎。

和叶南音说透了,孔大厨心里也放下一件大事,以后就好好待着吧。

孔大厨下去四方园,叶小鱼立刻喊:“师父,我买了两条肘子回来,咱们今天烧肘子吃。”

“哟,你今天的肘子买得不错,新鲜!”

“是吧!”

师徒俩凑一块儿,研究肘子去了。

晚上萧瑟的秋风吹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昨天还挂在枝头的桑树叶子落了一地。

叶平江带着两个徒弟去地头捡老桑叶,这可是味好药材。

几天后重阳节,叶家族人冲上山,今年抢桃子的人少了,大家兴高采烈地去摘枝头的大桃子。

这么多桃子也分不完,下午孔大厨领着一群人分工合作,熬了好几桶的桃子酱,又做了好几柜子的桃子罐头。

叶南音选了一些,叫叶小鱼装了一箱子给谭文森寄过去,算是礼尚往来。

这一箱子桃子酱和桃子罐头寄过去,谭文森给叶南音寄了一箱子衣服过来,十多件长短款式不一的外套,全是羊绒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