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怎么敢抱她?

今年春天来得早, 开春后一连出了半个月的太阳,天气很快暖和起来,后山上的野菜都发芽出土了,老人们带着孩子整日往后山上跑。

以前每年春天, 关晗之和老章这两个最在乎养生的老中医, 都会去挖些野菜回家煮野菜粥、烫熟了凉拌, 或者包野菜饺子。

但是今年春天, 两家人收拾行囊, 准备老家。

叶平川代表叶家送他们离开, 欢迎他们有空再来。

三人年纪都不小了, 没那么多儿女情长,挥挥手就当作别了。

春日的阳光冷中带暖,暖中带着香。

村头的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杏花和樱桃花都开了。

一阵风吹过来, 白色、粉色的花瓣漫天飞舞, 风停了,花瓣轻飘飘地从空中落下, 落到水田里,落到黄牛的背上, 落到小姑娘的酒窝里,落到树根下。

人讲究落叶归根, 花瓣也一样,该走的时候走, 该回去的时候, 自然会回去。

山脚下的叶家村,族人们忙忙碌碌准备春耕, 山上族学里却冷清了不少。

直到五月份, 离开族学的这些老师人, 不约而同地给叶家村一箱一箱地寄课本,在北京蓝一言写了一封信,说教育部门的领导在讨论恢复高考的事宜。

彭振虽然不在北京,但是他知道的内部消息更多一些,他说上面已经在派调查员去往全国各地考察,顺利的话,秋天开会讨论后,就会恢复高考。

比起蓝一言、戚玥他们的只言片语,彭振的语气更加肯定。

叶家族老们对这事儿非常看重,叶南音都被叶伟请下山,要开一个族内会议。

“爷爷。”

叶平川招呼孙女:“乖宝过来坐。”

叶南音在爷爷身边坐下,扫视一圈,这十来年,叶家的族老们去世了好几位,一些叶家族内的年轻人被选拔上来,比如叶立新、叶秋。

本来叶大兵和叶凯也能被选上来,叶大兵的爸叶伟,和叶凯的爸叶文正还是族老,他们爸爸不退下去,八卦楼三楼,就没有他们的位置。

叶平川:“都到了,你们说说,这个事儿该怎么办。”

叶伟笑着说:“我提议哈,咱们先听听年轻人的意见。”

当场除了叶南音之外最年轻的两个人,叶立新和叶秋两人对视一眼。

叶秋先说:“说之前,我想问问小姑姑,这事儿机会大吗?”

叶南音肯定地点头:“机会很大。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们,你们这一辈,正在国运起飞的风口上。”

叶秋和叶立新瞬间坐直身体。

什么叫国运起飞?

桌子底下,叶秋的手微微颤抖,这是太过激动的原因。

叶秋追问:“您说的起飞,是哪种起飞?”

“大概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太平盛世、五谷丰登……”叶南音说了一连串的成语,最后笑道:“大概就是这种起飞!”

这一下,不仅是叶秋和叶立新两个年轻人坐不住了,叶平五、叶平江这些七老八十的老头儿们都激动起来:“这么说,这天下要变上一变了?”

“好家伙,这不是堪比汉唐盛世嘛!”

“我看比汉唐盛世还要好上几分!”

大家激动地议论纷纷,叶南音敲敲桌子警醒他们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无限好,但是走好第一步也非常重要。”

“是是是,小姑奶奶说得对!”

“别闲聊了,说回正事。”

这个会从早上开到下午,定下了几条规矩:

第一,原则上三十岁以内的年轻人都要参加复习准备高考,尽量往好大学考,即使去不了好大学,在省内读个中专也行。

第二:备考期间,一切以复习为主,地里的活儿不用他们管。家里有孩子的都把孩子送到族里来,由族里的老人们带。这样也不耽误家里其他人下地干活。

第三:叶家年轻人识字率高,所以备考的人也多,因此最好弄个备考班,由老师带领统一进行复习。

“知青们呢?”

叶伟提议:“来咱们大队的知青都还算听话,这些年也没怎么给咱们添乱,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是尽量给他们创造条件。”

“那也让他们脱产学习吧,程峥和他们关系好,叫程峥把他们组织起来。”

叶秋说:“我觉得这事儿得先问问他们自己的意见,毕竟现在消息还没出来,万一后面出意外,不恢复高考或者延后了呢?”

到时候脱产学习半年,又没有工分收入,秋收后分不到足够的粮食,后半年怎么过?

“对,叶秋这个提议没错,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如果他们愿意复习,咱们也不阻止。”

叶秋提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叶渠公社的知青们对叶家知道得不少,一见叶家年轻人脱产搞学习,他们立刻就跟上,一点犹豫都没有。

叶渠公社的知青点很宽敞,程峥从学校给他们借了几十套桌椅板凳搬到知青点,还从叶家给他们借了十几套完整的教材,知青们都对叶家和程峥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