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百丈冰(三) ◇(第2/3页)

周檀眉毛一动,曲悠继续说:“所有商户——包括摊贩,来招呼我的人,居然都不是鄀州口音,我听着,更像是中原和江南地区的。”

“你知道为什么吗?”

周檀变戏法一般从袖子中掏出来一枚略有陈旧的木牌,那木牌雕刻得十分精美,呈花朵形状,上面还镂刻着一些看不清的字迹。

他本以为曲悠或许不认识这样东西,不想曲悠一见,立刻震惊地接了过去,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口中喃喃道:“棠花令……”

她震惊得连手都在抖,周檀颇为意外:“你居然认识这样东西,我还以为……你这般年纪,应该很少见到。”

她怎么能不认识,这样东西至今还摆在汴都的博物馆中!

“宣帝年间,黄河决堤,派人自汴都向东治水、平息水患。水患让大量流民自东边涌入中原地区,为了安抚流民,宣帝颁了两条法令。”

她像是背课文一般回忆着这条款,毕竟这终于涉及到了她研究的中心地带。

“第一条,是调了西境大营,在十一州边缘修了两道城墙,也就是至今未完工的离韶关城墙,流民自愿前往筑墙者,由朝廷给养,落户西北。第二条,就是增发了这‘棠花令’,商贾招募流民做工,每满十人,下发一枚,凭借此令,可减收商税,五成为限。”

周檀愣了一会儿,缓缓道:“你记得比我还清楚。”

“你手中怎么有这东西?”曲悠拿着那枚棠花令去抓他的手,两人手心之间硌着这枚木牌,“这对我很重要……具体的,我现在还不能对你解释。”

“没关系,我相信你。”周檀摸了摸她的手背,让她的情绪舒缓了一些,“你手中这枚棠花令,是小燕给我的。”

“西境怎么会有这样东西?”

“这就是问题,”周檀的神色有些玩味,他打量着这木牌,突兀问,“你知道棠花令是谁颁布的吗?”

曲悠不解其意:“不是先帝颁布的吗?”

周檀摇头:“总要有臣子为他拟定法令。”

曲悠忽然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一般猛地抬头,失声道:“是、是顾相?”

“老师这两条法令,是他治水途中拟定上奏的,”周檀像是在回忆什么一般,淡然道,“此举甚为有效,几乎解决了水患带来的流民问题。第一批棠花令是老师亲自发放的,他也因此备受赞誉,直到燃烛案前,老师在西境的好友给他写了一封信。”

“流民渐消后,汴都以东,棠花令几乎绝迹,只做商家炫耀的物件儿。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本该施行于东方的棠花一令流到了西境,而西境遍布着大量当初被募来做工的流民……天高皇帝远,商户们为了减免商税,官商勾结,在流民落籍一事中作梗,叫西境永远有流民,棠花令永远作数。十一州商户倾巢而动,让这些流民不仅要修着永远不可能修完的城墙,还要为他们做工,简直如同豢养奴隶……三四年来,日复一日。”

曲悠感觉脊背发冷,她闭上眼睛,几乎一瞬间就想清楚了为何顾之言拼死也要保下周檀的性命,而周檀精细谋算一切,把自己贬到了西境。

这就是他们没有做完的事。

也是《削花令》的得名缘由。

顾之言死前,唯一没有解决的事情恐怕就是这件事,政策颁布本是为了救人,结果多年来,偏远之地瞒天过海,让他的法令变成了禁锢的法令。

没有籍贯,当初的暂迁文书又失效,这些流民自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被困在此地,过着不工不奴的生活。

就算他们逃出了边境十一州,也会被当做“黑户”抓到官府。

“你今日想出门,甚巧,花朝节内,商户们想必也会出游踏青,留下这群人来替他们看店。”

“为了救命颁布的法令,在边地,居然被他们如此糟蹋。”曲悠感觉自己气得手腕发抖,“流民难道是给官府做私奴不成?我随便逛逛,便见不少,吴渀不可能不知晓,他定然从未管过,甚至与人勾结,将此事烧得更烈。”

她直到回到府中时还在生气,周檀与她一起进门,刚到了正厅之前,黑衣便捧着满满一口袋米迎了过来,道:“大人,方才我送车夫出去时,撞见了门口一个瘦骨伶仃的孩子,他抱着这米称卖不出去今日便没有饭吃,我瞧着不对,做主买下了。”

曲悠伸手抓了一把,好奇道:“有何不对?”

周檀则直直看着他:“继续说。”

黑衣将口袋卷了起来,露出了封口处斑驳墨迹,那墨迹几乎看不清楚了,隐约能辨认是个什么符号,带着一串数字。

“这是军粮。”黑衣道。

周檀的面色瞬间变了,曲悠看了他一眼,当机立断:“黑衣,你带着几个府内家丁,顺着门口朝街市去,瞧瞧摊贩和粮店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袋子,若还能得见,便多买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