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第3/4页)

萧岫将方才赵杳杳给他倒的茶敬上,跪在赵嘉身侧,恭恭敬敬地双手奉茶,“母后,您最疼儿臣了,莫要生儿臣的气。”

少年人眉眼明丽,笑颜粲然,如同开在春日枝头上盛放的桃花。

赵嘉轻嗤,接过了茶,“哀家不宣你,看来你是忘了长信宫在哪了。”

萧岫摇头道:“母后这样说儿臣可要伤心了,”他颇为苦恼地叹了口气,“母后啊,您有所不知,自从儿臣进了那审计司以来,整日里不知多少事要儿臣去办,儿臣实在分身乏术。”

赵嘉吹了吹茶水,闻言,秀眉一挑,不满立显,“阿岫,别以为哀家在深宫中就什么都不知道,你在审计司不过担个虚职,哪里来得多少事务?”

以萧岫的身份,萧岭不会信任他是自然的。

毕竟除了萧岭,最名正言顺继位的就是萧岫。

萧岫白净的面颊一红,小声道:“儿臣在审计司,不少宗亲来找儿臣,儿臣往来应酬,怎不算事?”

赵嘉的目光落在萧岫脸上。

萧岫像是一个怕被人发现自己撒谎的小孩一样,局促地垂着头。

赵嘉看了会,便无趣地移开目光。

性子变了不少,习惯却没什么变化。

“阿岫,你知不知道,你再撒谎时耳朵会发红?”赵嘉问。

萧岫闻言下意识一摸耳朵,被烫到般地抽回手,嘟囔道:“我总不能在您面前说,我整日在官署中无所事事吧。”

“谁叫你当时非要做官?”赵嘉嗤笑道。

萧岫苦笑了下,这抹笑一闪即逝,但还是被赵嘉看见了,“当时皇兄同儿臣说,儿臣身份高,若是到审计司,审计司的官员们追债更为轻易,儿臣的性格您是知道的,儿臣可不愿意掺和这些麻烦事,儿臣婉拒,可皇兄问儿臣,是不是觉得皇兄容不下儿臣,这么做只是试探?”

萧岫手指绕在自己垂下的长发上,有点委屈,“皇兄都这样说,儿臣岂敢不从?不从不就是坐实了臣弟不信任皇兄,觉得皇兄容不下儿臣,皇兄为帝,儿臣周身所有皆仰赖皇兄,儿臣不敢不答应。”

萧岫说得入情入理。

况且这么多年他在政事上表现出的厌烦与无能已经超过了赵嘉所理解的作伪水平。

在很多人看来,萧岫就是个朽木不可雕的纨绔子弟。

赵嘉面色稍霁。

秀长的手指轻轻转动护甲,赵嘉淡淡说了句,“受制于人,有何意趣?”

萧岫骤地抬眼,眸中震惊压抑不住。

赵嘉道:“哀家听闻,新政至此还未完?”

萧岫似乎被赵嘉那句饱含深意的话惊到了,半晌之后才回答,“儿臣无能,皇兄亦不十分信赖儿臣,只知道之后仍有诏令,却不知内容。”

女子绘着精美无比的妆容的眼眸微眯,“那就再等等。”

等萧岭,人心尽是的那天。

萧岫因为震恐,跪坐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赵嘉看了眼萧岫,嘲讽般地嗤笑一声。

出乎赵嘉预料的是,她所谓的萧岭人心尽失的时机并没有等太久。

因为在五日后,又一道政令出御书房。

这道政令与前面几道截然不同,却足以在朝中地方掀起轩然大波。

这是一道改变税制的诏令:改人口税为土地税。

在萧岭主政之前的,晋朝的税目繁多,且主要以农业税为主。

按人丁交税,户中每多一人,则多出一人的税,不论土地多寡。

而少地家中人口却不少的普通百姓,会将土地寄在当地豪族名下,再给豪族比交给官方少的钱。

而良田连千顷的豪族世家则只需要按家中在籍的人□□税,这个人口,并不是指家中所有人,而只包括主人,并不包括仆役等人,也就是说,一个占地千顷,登记在册只有百余人的家族,与没有任何土地的一百人所缴纳是税银是相同的。

改人口税为土地税,便可做到有地交税,无地不交,名下田土越多,则缴纳税银越多。

从百姓的角度讲,土地税无疑给他们极大地减轻了负担。

而从田连阡陌的豪族角度讲,制定这个政策的人简直该死!

士人官员的反应则没那么大,因为首先,萧岭前期的政策更偏向于士人,打击世族,他们先前得利,本就对萧岭这位陛下很有好感,其次,他们并未太多田土。

晋朝律法,官员每月俸禄包括饷银、粮米、笔墨杂用等,列土封疆,那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个政令,于他们多是秋毫无犯,相反,因为出身不高,家中亦无甚土地,这样做,亦帮助了他们同族亲眷减轻了负担。

并且朝廷根据土地所持有的数量,分为四等。

一百二十顷以下,税银不变。

而随着土地数目的增加,税银也在增加。

第二道政令,在国库追收欠款与整治贪官,银钱归国库这项政令实施数月之后,与税制改革的政令同时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