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当丫鬟的第四十九天(第2/4页)

天色已暗,盖因门口灯笼亮才能把人看的一清二楚。

顾老夫人一头银发,头上戴着墨绿色的抹额,人看着极其有福气,面目祥和,慈眉善目。

后头马车上下来的是郑氏的大嫂宁氏,还有侄子侄女。

等郑氏带着小辈们跟顾老夫人和宁氏见了礼,宁氏招呼顾见轩和顾湘珺过来,“快来见过你二叔母和兄长嫂子们。”

顾见轩才十六岁,脸上还有稚气。顾湘珺就更小了,过了年才十四,见生人不好意思,红着脸挨个把人叫了一遍。

宁氏感叹,“上回见还是老四成亲,这都两年了,老五都这般玉树临风,怎么没见老四……这是阿瑶吧,是有身孕了吧,那可是大喜事。”

陆锦瑶已经显怀了,尽管穿着宽松的衣服,但是仔细看看就能看出来。

她点了点头,柔声道:“已经四个多月了,夫君去了滇南赴任,最早也要九月份才回来。孙媳替夫君给祖父祖母请安。”

顾老夫人闻言大喜,“有了身孕好,不必多礼,快进去,进去再说话。”

后头还跟着一群丫鬟小厮,还有宁氏给小辈们带的礼物,给永宁侯夫妇带的东西,足足装了一马车。

侯府的小厮牵着马车从侧门进去,在那边卸货更方便些。

郑氏等人拥着顾老爷子和顾老夫人进府,比起汝林老家,永宁侯府要更恢宏大气。

便是夜里,从正门到前厅这条路上也是灯火通明。

顾湘珺还是两年前来的呢,那时她才十一岁,那会儿的事儿都差不多忘光了。再有这两年侯府变了许多,跟那会儿也有不同之处,她觉得自己不记得很正常。

母亲临行前叮嘱过,去别人家要懂得分寸,识大体。不能耍脾气,更不能乱动乱看。

所以顾湘珺只用眼角余光瞅瞅四周,可真好看,比家中大上许多。

顾见轩行事更加板正,走路的姿势笔直,只是走着走着就到顾见山身边了,“五哥。”

顾见山点了下头,稍微放慢了脚步,两人慢慢坠在人群后头了。

顾见轩小声道:“五哥好,五哥这阵子总在家中吗,四哥不在,我能去找你说话吗。”

堂兄弟离得又远,跟顾见山相交更少,但顾见轩对他有种天然的亲近之情。知道顾见山保家卫国驻守西北之后这种感情更甚。

顾见山道:“可以。”

顾见轩:“那真是太好了,听我母亲说,五哥功课也极好,只是去参军了。”

顾见山垂眸,术业有专攻,他学的东西,早就就着西北的风沙喝了,现在只看兵书。

“都是以前的事。”

两人说话的功夫,前面人已经走远。

老家一行人被安顿在了寿安堂,舟车劳顿,等梳洗过后再去正厅用饭。

一路上,顾老夫人都在和郑氏还有几个孙媳妇说话,老一辈人只希望子孙满堂,团团圆圆,就没别的要求了。

长子为官清正,为人子孝顺。老二有本事,打仗挣下的军功,其他的儿女如今也好,孙子孙女们也都出息,她就光享福好了。

这边慢慢悠悠地说着家常,另一边大厨房有条不紊地传菜备菜。

姜棠在大厨房多了一个灶台,赵大娘给她打下手。孙大娘李大娘两人占一个,其他的厨娘就做些切菜备菜的活计。

算上老家来人,上桌用饭的总共二十一人,故而今天准备了两桌菜。男一桌女一桌,分席而坐。

一桌二十六道菜,凉菜率先传上去,有大师傅拿手的卤牛肉,牛肉不易得,听说顾老爷子好吃这一口,就费劲巴拉买了牛肉。还有姜棠做的干虾,一个个酥脆的直掉渣。

反正各显身手。

热菜有前两天试的龙井虾仁儿、佛跳墙、清炒鳝鱼、扒肘子、清炖乳鸽、花胶鸡……姜棠记着陆锦瑶说两位老人家年纪大,得吃容易克化的东西,就做了一道红豆沙姜撞奶。

这个不费牙,用小勺子舀进嘴里,一抿就化。

而像小酥肉这种本来带了花椒粒的,怕忌口,就没敢往上放。

顾老夫人一行人是酉时进门的,酉时过半开饭,到了戌时所有菜才传上去。

忙活完之后,主厨的陈师傅去后头洗了把脸,夏天热,厨房里头更热,闷得更蒸笼似的。

陈大道:“都歇会儿,饿了自己找吃的。”

他随手拿了根黄瓜啃,这个吃着最解渴。

忙活一天,动都懒得动,姜棠晃着把蒲扇,她还得快点回去呢,一会儿大厨房还要做丫鬟小厮们吃的饭,宴几堂还有一群嗷嗷待哺的羊羔。

姜棠道:“陈师傅,都自己带回去做吧。不然再生火,这儿可真就成蒸笼了。”

都是来帮忙的,剩下的边角料拿多拿少也能拿些。

越是赶上大宴席剩的东西越多,这也是厨子们捞油水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