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第3/4页)

薛知默道:“他们并没有指名点姓,只是含沙射影,以他们对皇上的了解,为了不丢脸,就不会高调宣扬此事。”

朱元璋挑眉:“哦?”

朱标道:“他们是将当代普通男子的心思套在了我爹身上,洪武皇帝岂是那等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发妻受言语侮辱的人?”

朱元璋斩钉截铁:“对!”

薛知默本来很紧张,听着上首处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心中忍不住不断松懈,越来越紧张不起来。

真是邪门。

他努力让自己再紧张起来,解释道:“除了他们认为皇上不会追究他们含沙射影之事,也确实有更大的利益。太子归位后,府中定会选入伺候的民女。沈家得了承诺,会有族女进太子府。”

朱标:“嗯?他们如此自信?”

朱元璋道:“若是普通太子,伺候的人从民间大选来,估计他们真会得逞。可惜标儿身边的事,我说了都不算数。”

朱标:“……”他听出了自家爹的怨气。

薛知默也:“……”这话是我能听的吗?!

“这确实是很大的利益。”朱标道,“但这利益并不确定。或许沈家冒险支持的人,认为逼死常姐姐之后,自己家能当太子妃呢。”

薛知默惊讶地瞪大眼睛。

朱元璋疑惑:“哦?他们这么自信?”

朱标道:“若常姐姐因为这事被皇家放弃,他们可能会放出常姐姐曾经与太子指腹为婚的消息。太子今年归位,身上不能有任何污点。皇家最好的洗去污点的方法,就是在太子归位的同时宣布准太子妃,而准太子妃肯定会从非勋贵的文臣中选,以拉拢朝堂最大的喉舌。”

朱元璋疑惑:“就算常丫头不当太子妃,我肯定也从老兄弟中选啊。”

朱标摇头:“受皇帝信任的太子身边的势力,就是皇上本身掌握的势力。大明建国以来,可看到勋贵对皇帝一如既往忠诚,但后加入的传统士林阶层对皇帝颇为不服。太子妃的位置,是一个拉拢传统士林阶层的好筹码。何况放弃常姐姐……支持皇帝的勋贵会心寒。”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讥笑了一声,道:“好算计。朕是一步退,就得步步退了。”

气得老爹自称“朕”了,朱标帮爹顺了顺气,道:“我们不退。谁挡我们前进的路,就让他们死。”

朱元璋看向儿子难得充满杀气的话,眼中恢复了笑意:“对。”

薛知默看着朱元璋和朱标,不知道为何,心中涌出了一股热流,眼中也忍不住泛起了热意。

薛知默起身,再次叩拜道:“永昌侯此事非常鲁莽,请皇上降罪!但此事,永昌侯和臣等,做得都不悔!”

朱元璋颔首:“起来,朕会护着你们,别怕。”

薛知默身体一颤,几欲落泪,在起身的时候,悄悄用袖口擦拭了一下眼睛,才没在皇帝和太子面前失态。

无论是老师,还是常元帅、小师弟,都对皇上无比忠诚。这样的皇帝,这样的主公,要如何对其不忠诚?

朱标道:“罚还是得罚,先免了蓝玉的爵位和带兵的权力,让他去浙江行省当知省,好好修身养性吧。若等有了政绩,再把爵位还给他。”

薛知默傻眼:“啊?!”

朱元璋表情古怪:“标儿啊,你知道有个典故,叫杀人诛心吗?”

朱标正色道:“不知道!”

朱元璋跟着朱标一起演,严肃道:“不知道就好好读书!”

朱标诚恳认错:“好!”

薛知默脸皮使劲抽搐。

不能笑,不能笑,绝对不能笑。那是皇帝和太子,你怎么能笑!就算不掉脑袋,也会掉评价啊!

朱标和朱元璋演完后,道:“他不必回来了,你带着圣旨,让他就地免职再就职,好好收拾浙江的烂摊子,等收拾好了再回来。我再给他派个钦差……”

朱标转头看向朱元璋:“爹,你看,叶大先生的弟子,当个御史绰绰有余吧?”

朱元璋点头:“当然。薛知默,朕命你为监察御史,督查浙江知省彻查此案!”

监察御史只是正七品,但替天子巡视天下,有直接向天子进密折的权力。监察御史就是朱元璋为了避免被地方蒙蔽,所想出来的法子。位不高,权极重,上了这个位置,基本就是朝中六部和中书省高官备选。

薛知默跪下道:“臣领旨。”

朱元璋道:“四川的屯田也不能放松。朕记得陈启能领兵,就让他领着蓝玉的兵,回四川继续屯田,暂时由文转武职吧。他做得上好,朕懒得换人了。”

薛知默:“……是。”

“去吧,先休息一夜,明日替朕传旨。”朱元璋收敛表情,阴沉道,“顺带给蓝玉传一句口谕。”

“杀得好!”

薛知默心头一震,最终还是没忍住露出了笑容:“是!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