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第2/4页)

朱标手指头轻轻敲击了一下信纸,抬头问道:“那沈家庄,为何能印刷那么多话本?”

侍卫低头道:“永昌侯派来送信的人就在宫外,太子殿下可要传唤?”

朱标点头。

侍卫赶紧去叫人,来者朱标居然认识,乃是叶铮的三弟子薛知默。

叶铮的三弟子薛知默是永嘉学派代表人物艮斋先生薛季宣的后裔,对经学理论研究非常透彻,颇具辩才。

薛知默的师兄陈麟是朱标在北京时候的二把手,现在基本上代行朱标知省之职,与朱标很熟悉。朱标听陈麟提过,薛知默若在春秋战国,恐怕会成为纵横家。

叶铮的三个入室弟子陈启、陈麟、薛知默,除了陈麟跟着朱标之外,其余两人都跟着蓝玉。

蓝玉虽不是叶铮的入室弟子,但他在叶铮门下,地位和入室弟子无异,叶铮的三位入室弟子都把蓝玉当小师弟看待。此次蓝玉“闯祸”,薛知默亲自来送信并解释,朱标不得不再次在心中感慨,蓝玉这次准备非常充分啊。

“臣叩见皇上,太子!”薛知默叩首。

朱元璋道:“起身,太子问你些话。”

薛知默站起来,看着上首处的太子朱标,额头上滴落豆大的汗。

他并不知道朱标是太子,小师弟蓝玉也不知道。

他们只是猜测,朱国瑞一家恐怕其实是皇帝的亲戚,甚至可能本身就是改了姓的宗室。但他们万万没料到,朱国瑞就是朱元璋。

或许老师知道,常元帅也知道,但瞒得十分严实。

蓝玉屠沈家庄的时候,也不知道朱标就是太子,更不知道常葳已经被定为太子妃。薛知默进京后才知道这件事。

按照常理,常葳是太子妃,薛知默应该松了一口气,蓝玉此举被放过的机会更大。

但在知道朱标是太子后,薛知默可不敢这么乐观。

朱标的厉害,他非常清楚。自己再有辩才,也不像太子那样能把人直接骂死。如果在太子面前狡辩,恐怕会起反效果。

薛知默小心翼翼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读过此次难关。

“坐吧。”朱标先赐座,然后屏退左右,道,“在我和爹面前,虚的就不说了。沈家庄真的是那些不堪话本的印刷窝点?他们是主谋,还是不清楚印刷的话本是什么?”

薛知默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想,太子果然一针见血。

“沈家庄乃是曾经支持张士诚的豪商沈万三的家族。村庄几乎都是沈家族人,皆能识字。他们清楚自己印刷的是什么。”薛知默冷静地解释道,“他们藏得很好,明显有预谋的印刷。”

朱元璋怒道:“张士诚?!果然是谋逆!”

朱标抓住朱元璋拍桌子的手:“爹,你手不疼吗?别拍了。张士诚是被他们忽悠……欺骗瘸了,这事和张士诚可没什么关系,不过是曾经勾搭上张士诚的人又巴上了朝中的人,想要再来一次富贵而已。”

薛知默:“……是,和张士诚的残党没关系。”

他本来是打算将这些推到张士诚残党怀念张士诚,所以与朝中一些人密谋上。这就是铁一般的谋逆了。

但在太子面前,他不敢颠倒黑白。

“这样吗?”朱元璋皱眉,“常丫头不是把苏州的豪户迁得差不多了,怎么还有?”

朱标道:“常姐姐迁的是不法富户,沈家在张士诚失败前就投降,并拿出大笔钱财劳军,并一直高调支持井田制。”

大明的井田制不是均分,更不是把所有人的田都收了再均分,是不彻底的土地改革。

朱标还是陈标的时候,将陈家的土地主动拿出来分了,然后再用钱租回来,脱裤子放屁,以给朱元璋表忠心,那是特例。

所以沈家只要付点“赎身费”,再乖乖守规矩,低调一些,就没人找他们麻烦。

朱元璋对百姓的保护,也保护了守规矩的富户免于被官吏无止境的敲诈。

但显然,曾经想要从龙之功的沈家并不知足。

“他们胆子真是太大了。”朱标道,“你们应该审过沈家人,他们就不怕吗?”

薛知默老实道:“沈家人言,他们此举并非针对马皇后,只是针对常葳。因为常葳声望过重,颇具民心,又有与太子指腹为婚传闻,恐为太子妃。若常葳为太子妃,井田制和屯田会永无止境的推行下去。常葳又为太子学生,定会为在太子面前……”

薛知默话语一顿,发现自己将要说的话有点拗口。

朱元璋拍着宝贝儿子的肩膀道:“他们担心,常丫头会在太子面前说你的坏话。他们看来是学乖了,知道在我面前扳不倒你,要等着太子归位,告你一个功高盖主了。”

“嗯。”朱标道,“常葳不为太子妃的利益,也不会大到他们铤而走险。何况牵涉到了我娘,就算朝廷放弃了常葳,他们抹黑当朝皇后,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