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被套住的和出使的(第4/7页)

徐达摸着脑袋,一个头两个大。

我本来没想出这个风头,给了你们机会一同出名,谁知道你们个个运气都这么差?怪我啰。

到了江州城外,朱元璋摩挲着强弩:“轮到我了。”

周德兴和汤和已经满脸灰败地离开,其他将领明明一路势如破竹,却都一副打了败仗的沮丧模样。

徐达用胳膊肘撞了撞朱元璋,小声道:“主公,我想他们都想跟着冯国胜、胡大海打仗,留主公和我两人在这了。”

朱元璋放声大笑。

……

又到一年中秋,爹娘还是没回来,狗儿和猫儿都会爬会叫“哥哥”了。

陈标一边用拨浪鼓逗着四弟五弟爬行,一边叹气。

听说陈汉首都江州已经被攻克,陈友谅逃至武昌,之后朱大帅继续一路走一路接受献城,炸药包目前仍旧只用出两个。

爹娘今年过年是不是该回来了?

陈标想了想陈汉的地盘,摇摇头。

虽然陈汉的首都江都被攻克,但陈汉的地盘至少还有一半。而陈友谅现在的兵力如果集中起来,全力与朱元璋一搏,恐怕兵力还远远超过朱元璋。

陈标这一辈子了解现实后,才无语地发现,他一直以为的开局过程结果都很顺利的洪武皇帝,现在是真的弱啊。

若不是陈友谅背主自立后立刻挥兵应天,出师不利损失了威信,若等陈友谅把徐祖辉的势力全部吞并消化,那真的是劲敌。

即使陈友谅每次都在重要环节选择错误的路线,就算元朝没空打朱元璋,张士诚若给朱元璋背后来一下,也能减缓朱元璋攻势。

张士诚在刚占领苏杭的时候,与朱元璋时常有摩擦。怎么投靠元朝后,就和个懒惰的王八似的,看到机会也一动不动?

陈标正思考国内大势,顺带吐槽朱元璋的对手们时,陈家一个管事来报:“少爷,城门口流民分粮处,好像来了个别的势力的探子。”

陈标正无聊,把拨浪鼓往床上一丢,乱爬的陈狗儿一个猛扑,把拨浪鼓压在肚子下占为己有。

陈标先把陈狗儿掀了个底朝天,然后道:“哦?我去看看。”

又到了秋收时候,今年应天再次大丰收。

应天的生活这样好,自然有无数流民涌入。花云根本没空去前线,处理庶务处理得焦头烂额。

应天养不了这么多流民。朱元璋的领地确实缺劳动力,但不是已经人口几乎饱和的应天。花云需要把流民遣散到朱元璋其他领地去。

但流民到了应天后,基本都只剩下一口气了,立刻遣散流民,流民没了活路,肯定会引起很大问题。

陈标借陈国瑞的名义出主意,由陈家牵头,以工代赈,让流民修路挖矿修补城墙等,替代部分百姓徭役。

流民一边养足力气,一边赚取“工分”。等工分够了,就可以到其他城池领取自己的田地。

这样,他们既筛选了愿意劳动的流民,又可以让流民能够尽可能活下来。

外面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应天城内一片欣欣向荣歌舞升平,和元大都城内与张士诚的平江城差不多。

应天城内富商云集,陈家酒楼每日好肉好菜不断,剩菜剩饭都被混在一起,经过磨碎过滤和高温熬煮消毒,加入麦糠米糠粉,做成有盐有油脂的黏稠糊糊。

这些糊糊,就是流民们每日的粮食。

罗本来到应天城郊的时候,正好遇到陈家向流民发放食物。

老实说,陈家的剩菜剩饭混在一起,沸腾着的味道非常香。

罗本十分惊讶,应天难道物资充裕到给流民分发食物,都会是肉粥吗?

他好奇询问分发食物的人,得知这个糊糊的做法时,不由脱口而出:“这东西人能吃?!这不是喂猪的泔水吗!”

罗本这一嗓子,领食物的流民脸上的期盼表情都僵住了。

陈家管事脸色一沉,很快重新展颜笑道:“看先生穿着,定是从富贵地方来的大文人吧?”

罗本看了看自己的文人长衫,皱眉道:“是又如何。”

陈家管事笑道:“陈家只取每日酒楼新鲜的剩菜剩饭,磨细过滤,晚上熬煮几个时辰,第二日开始供应。这糊糊油盐充足,又经过长时间高温熬煮,卫生安全绝对有保证,对干力气活的人而言,特别有营养。但先生你也没说错,这等有肉有菜有细粮的剩菜剩饭,在你们那的富贵人家,都是喂猪喂马喂牲畜,肯定是到不了流民口里的。”

罗本脸色一沉,听出了陈家管事笑语中的嘲讽。

能当管事的人,嘴皮子都利落,不比那些舌战群儒的文人差。

陈家管事小嘴一张,继续叭叭叭道:“朱家军提供给流民的食物,配料和做法都是写明了的。为防流民们不识字,在流民登记以工代赈的时候,也都一一说明了。不信,你问问他们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