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7页)

倒是护送大夫们去西北总督府所在的凤阳,这事儿简单,回一句理国公后,很快就能安排了。

-

在几人说话的功夫里,护送高齐宇和林姜的亲兵长,早已带着圣上旨意去见了理国公。

待卫刃去寻理国公的时候,理国公的中营大帐内已经聚集了大周军所有参将以上的将领。

以至于卫刃还有点不好意思,先向理国公致歉说自己来迟了。

理国公温和笑道:“又没叫人去请你,也不是固定的日子研讨军情,怎么是迟了呢?”皇上圣旨一到,尤其是长公主之子和林院正两位重量级人物一到,整个大周军有些惶然的高层顿时就安心了。

可见这几个月的没有战功,没有夺回通城,皇上并没有不满。甚至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个北戎的奸细,皇上也没有论罪。

且说那千户状告卫刃之事,这会子才传到通城境地——毕竟前些日子北戎和大周再次正式交战了一回,战事一起,信息就不通,京城的信儿如今才到。

理国公等人骤闻此事都有些震惊懊恼。若是让这奸细离间成功,其中也少不了他们轻纵的过失!

此时面对传旨的官员,理国公等人都真心实意的表示,多亏了陛下圣明烛照,并没有中北戎挑拨之计。

且说卫刃进帐后,发现众人看自己的目光比往日热辣的了许多。

卫刃思绪一转就明白,想必是为了妻子的院正身份。

此时在座有一半是从京中来的将领,还有一半是西北当地的将领——当地将领刚被京城人士科普了这位年轻的女子院正,其实也不用多费口舌,只看她是女人还能做院正,西北诸将领就知道她是医术高明了。

大周女子少有显露名声的,在外走动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正因顶着这些不利还能做太医院之首,才让西北人更信服。

相较京城讲究规矩体统,西北这边因战事多,许多时候女子就得担起守护子女家园,一手撑着一家一族的事儿。所以西北境内对女子倒没有那么多礼教的约束,听闻来了女院正,说闲话的少,想借此机会,为自己和家人看诊病候的心情更多些。

毕竟论起发展来,多战乱纷争之地与京城江南等繁华之所自然没法比,自然商路来往人口少,连带着好的大夫也少。

所以卫刃到来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

大家跟林院正不熟,但跟卫将军还是挺熟的呀!

林姜既然到了西北,也没准备闲着。

军中人多有旧疾的,或是家人有多年为宿病困扰的,能看的她都会看。

横竖理国公等人还要统筹安排计划‘深入毒瘴’之行:诸如这第一回 探山到底要安排多少人,这些人要怎么遴选,怎么在全军选出体质最佳的,又要嘴严的军士等等,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军中自有人与卫刃一起安排这件事,林姜就依旧做一个好大夫。

只是在做大夫之外,她还准备做另一件事。

-

“你是说,那个右副将还是什么都不肯说?而且认定了你就是北戎人。”夫妻俩见面第一天,卫刃就把近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告诉了林姜。

林姜这些日子也一直想亲口问问他,这会子终于见面了就直接问出口:“你觉得老北戎王……有可能真的是你爹吗?”

卫刃听闻妻子都这么问,当真是苦笑一声:说来也巧,北戎王这一脉,长得并不是多么异域风情,可以说除了肤色晒得黧黑,以及颧骨有些高眼窝有些深邃外,与汉人没多大分别。

北戎里擅长出间谍的几个部落,就包括了北戎王的兀术部,因他们容貌与大周人相差不多,方便潜藏。

但卫刃还是坚信自己跟北戎王没关系,因为战场上两人是对视过的,那绝不是一个亲人该有的眼神,绝对是想摘下对方头颅的狂热神色。

听他这么说,林姜总觉得有些异样:北戎王的右副将,哪怕是深信卫刃的身份,可这么执着宁愿牺牲自己也非要把卫刃拉回去有必要吗?北戎这么多年战乱,最不缺什么王子将领的。

“你天天都去右副将那里?那你这两日别去了。晾他一下,然后等我去说说话试试。”

到底她身上还有一个异族好感度的buff呢。

林姜笑道:“倒是这两日,你先让给他送水送饭的人,‘无意’中透露点消息给他。”

-

被关押的右副将很忐忑:按着小小铁窗落下的天光来算,小王爷已经两天没来了。

他很沮丧:自打进了大周军营,他就没想过活着回去,但他真想把小王爷劝回去啊,毕竟自家的王……

右副将垂下头格外懊恼难受:都怪我笨嘴拙舌的,最后还是失败了。

听这两日来送饭的大周将士说起,小王爷的妻子来到了西北军中,她是个有名的神医,还在大周的皇室里做太医官儿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