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7页)

他们家已经在京城呆了算是小三代了,祖父过世前却仍将他们叫到榻前,嘱咐一定要送他回乡安葬,落叶归根,他要葬回西北去。

路副使的父亲幼时也在西北待过,如今年老也总念叨着故土。

此番听说林院正要亲往西北去,路副使就鼓起勇气,来向她说起此事。

林姜一听,顿时先放下手里的活,认真想一想,认定这是件特别值得鼓励的好事儿。

于是还特意代职位不够面圣的路副使向皇上禀明,皇上也觉其情可嘉,便虚升了路副使一阶,让他按正式太医的品阶,往西北总督那里去报道,进入西北管衙门设立的官方医馆,按照京城如今的先进医疗水平来培养当地的大夫们。

林姜有预感,路副使就像是燎原的星火,接下来想要返乡或者去大周边境支援的太医院副使会越来越多。

人是需要成就感的。

比起在太医院做副使,明明本事也不差却大部分时候只能给太医拎医箱,去当地做主医造福一方则更有成就感许多。

估计会有不少年纪适宜还有野心有一番事业心的资深副使,苦于太医数量的限制升不上去,会对此事心动,会逐渐走向这大周的四方边境。

林姜带给京中太医院的医术变更,医书汇编,终会随着这些人走向四面八方。

-

在林姜忙着准备去西北事宜时,太后也召见了她一回。

说是给她挑了两个身强力壮,颇通武艺的宫中侍女让她带上。太后颇为唏嘘道:“虽说朝廷有一支百人军伍护送你一路过去,但女子出行不便又是去边境险地,还是带上两个这样的宫女好些。”

林姜谢过。

宝石是很想跟着林姜一起去的,林姜只摇头:“这府里也离不开人,宝石,我就把卫宅交给你了,你也不用紧张,妹妹就在京中,诸事不定都去请她做主。”

她与皇上说的就是心里话,家人都在京中,她的心就在这里,安心之处也在此。

-

与卫刃在通城见到高齐宇的惊讶一样,当皇上最终下旨,任命高齐宇为参将,并负责领兵护送太医院诸人往西北去时,林姜也惊讶极了:“你竟然说服了太后与长公主?”

高齐宇用力点头:“嗯!虽说我娘给我约法了三百章,叫我下了无数保证,但确实是亲口同意我去通城了!”

林姜还是不能相信。

高齐宇自己都不太能相信:“是我父亲说服了母亲。”

谁能想到,一辈子都听长公主,大事小情没有丝毫违拗的五好驸马明阳侯,终于在这一次站了出来力挺儿子。

“让宇儿去吧。”明阳侯难得用这样严肃认真的姿态劝了妻子:“咱们不能把他永远拴在家里,用爱护的名儿把好好的孩子拴废了。”

“宇儿跟我说了一句话,实在令我震撼:他说盼着将来史书之上,他不是因为有个公主娘亲和皇帝舅舅而载入史册的普通侯爵,他希望你因为有他这样一个报国有功的儿子,而成为最有名的长公主。”

齐阳长公主一听这话,在为儿子自豪之余,眼里却也忍不住盈满了泪水。其实她宁愿孩子没有这样的雄心,一辈子在她羽翼下过太平日子。

然而高齐宇不是这样的人,齐阳长公主终是不忍,自己是拦住儿子志向的罪魁。

最终她放手了,如果儿子注定是雄鹰,要去历经风霜,那么她不能因为心疼就剪掉儿子的翅膀,把他困在这长公主府里做个胖鸟。

=

“所以,我们就来了。”林姜花了半个时辰,跟卫刃细细讲了这些日子京城的风波搅动,讲了自己和高齐宇能到这边的原因。

卫刃听她说起那山上毒瘴,就有些心虚——他是想自己去闯一闯来着。

林姜暂时不与他算这些账,只是先点了点一笔带过,对卫刃总结道:“所以我这回来,有三件事:第一就是帮你们研究下那山上的迷障毒雾是怎么回事,第二是带了皇上的话给你,说陛下信你,让你安心在西北呆着;第三就是安排路副使等人去西北总督府,让他们尽快为这伤兵伤民多的情形,出一份力。”

之所以说是路副使等人,是因为林姜也回自家医馆去问了一圈,有无愿意去建设西北的。

听说朝廷会给予此次往西北去的大夫,太医院副使的虚职官位,就很有几个有闯劲的中青年大夫报了名。

依着他们的资历出身,此生是没有希望进太医院的,可去西北援建就能得一个虚职官身,只要做的出色,将来儿孙未必没有回京深造,从此进入太医院官方体制的机会。

卫刃听她说完此行目的,点头道:“去探山林迷障最要慎重,尤其是不能惊动了通城内的北戎守兵,让他们窥出端倪。此事我先与理国公等人商议了,再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