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6页)

宋佩瑜仔细捋顺没有任何褶皱的信纸,放回信封中,将信交给重奕,让重奕回宫时,顺便将信送去勤政殿。

重奕伸手后却没将信接过来,而是握住宋佩瑜的手腕,低声道,“今天是第五天。”

经过无数次斗智斗勇后,宋佩瑜终于摸清,能平衡进宫和在家住的关键节点。

只要他在宫中留宿不超过三天,然后立刻回家住相同的天数再进宫,就不会随时随地的偶遇兄长或侄子,提出要与他一起回家。

没有特殊原因时,宋佩瑜都是在宫中留宿三天,然后回家住三天。

就算偶尔在宫中多住一天,也不会立刻有人找他谈心,但宋佩瑜会自己心虚。

哪怕是走在东宫里,都会产生拐过下个路口就会遇到宋瑾瑜的错觉。

听个重奕的话,宋佩瑜眨了眨眼睛,解释道,“昨天柳夫人着凉请了大夫,我总要回去看看。今天正好是十五,一家人都在松鹤堂……”

就算宋佩瑜不解释,重奕也知道宋佩瑜为什么会忽然鸽他两天。

沉重的脑壳压在宋佩瑜的肩膀上,宋佩瑜突然感觉到耳朵上的软肉传来轻微的刺痛感,然后是重奕无奈的声音,“怎么还没到永和十四年。”

宋佩瑜无声露出笑容,手指顺着重奕的脑后披散的头发穿过。

他知道重奕在惦记什么,说实话,他也挺惦记。

等到永和十四年,重奕满三十岁。

当初永和帝糊弄襄王所说的重奕三十岁之前不能娶妻生子的期限,就会彻底过去。

宋佩瑜知道他们想要光明正大的成婚,肯定还会有其他阻碍

他已经做好面对这些阻碍的准备。

再怎么不甘心,重奕还是将宋佩瑜送回宋府后,就带着燕国送来的信独自回皇宫,直接去勤政殿找永和帝。

他刚走进后殿大门,就听见里面叽叽喳喳的声音。

重奕立刻停住脚步。

是肃王府的小郡王们。

重奕一点都不想在教导武学的时间外,再见到这些看到他后不是哭就是闹,说什么都不肯安静的小郡王。

他朝着门口的小太监招了招手,让小太监告诉永和帝,他在侧殿用膳,有事等着与永和帝说。

然后转身就走,没有半点留念。

门内的小郡王们丝毫不知道,他们心心念念的太子哥哥正悄悄从门外经过。

他们正在竭尽全力的朝永和帝证明,他们爱学习,学习让他们快乐。

希望永和帝能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尤其是习武的时间。

如果能在与太子哥哥习武的同时,再听宋哥哥给他们讲故事。

他们就是九州最幸福的小郡王!

永和帝早就看透小郡王们的小心思,暗自嘲笑小郡王们痴心妄想的同时,满意的捋着胡须。

好孩子们,真聪明,竟然这么小就能背三字经,肯定比他和肃王有出息!

孟公公借着给小郡王们端点心的动作靠近永和帝,悄悄告诉永和帝,重奕正在侧殿等他,看样子似乎并不着急。

“今天是几日?”永和帝下意识的问。

自从宋佩瑜在宫中留宿的时间变得规律后,永和帝在勤政殿见到重奕的时间也越来越规律。

孟公公低头忍住笑,认真的道,“回陛下,今日三月十五,宋大人家中家宴。”

“哈”永和帝捋胡须的速度无声加快,眼角余光发现正有不老实的小郡王在吃糕点的时候,也要瞪着大眼睛观察他,下意识的伸手捂住嘴形,小声道,“让他来陪弟弟们吃饭,要不然就在偏殿等着。”

小混蛋,就不能在狸奴也在宫中的时候,带着狸奴来见他。

每次都是一个人来,将勤政殿当成餐馆不成?

孟公公无声将头垂的更低,见永和帝又去哄小郡王们说今日上课发生的事,才退出后殿。却没先去重奕所在的偏殿,而是直接让人去东宫取重奕的话本子和九连环来,让重奕等永和帝的时间里能打发时间。

重奕的决定果然没出孟公公的预料。

他选择在偏殿等永和帝哄完那些天魔星,再来找他。

这边重奕正在与肃王共进晚膳,等着永和帝。

另一边松鹤堂的宴席已经散场,宋佩瑜与宋瑾瑜一同去书房,将燕国来信的内容说给宋瑾瑜听。

并告诉宋瑾瑜,如果有可能,他想与重奕亲自走一趟燕国,将藏在庆山行宫的庆帝遗诏和玉玺找到。

宋瑾瑜的态度十分平静,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宋瑾瑜从来都没有晚上写大字的习惯,宋佩瑜也会以为宋瑾瑜早就放下了旧年在燕国的经历。

宋佩瑜站在桌边,安静的看着宋瑾瑜落笔。

是副挽联,写给父亲的挽联。

明明对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没什么感情,宋佩瑜眼中仍旧升起酸涩。

宋瑾瑜盯着写好的挽联看了许久,才抬头对着宋佩瑜点了下头,温声道,“你也写一份,我们去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