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一辈子的情人(第2/4页)

回到小客栈,女作家读了潘石的《一辈子的情人》,从心里被那美妙的诗句折服了,不停地夸赞潘石的文采,问潘石这首诗表达的含义。潘石谦和地说,这首诗只不过是他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他理解,所谓爱情主要有两点,一是打败时间的执手到老,二是精神共同成长的执手不厌。两个人做到执手到老并不难,但同时又能做到执手不厌,就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可惜,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一辈子的夫妻,但不一定是一辈子的情人。

潘石还感叹地说,缘分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比如,在人海茫茫的大北京,两千多万人口,人与人能够相遇已经是一种缘分,大多都是擦肩而过,有的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了。而在不经意间遇见的某一个人,似乎在遇见的那一刻,就会让自己的心凌乱了,甚至注定会乱了整个流年。他觉得,这一定不是上天的简单安排,而是一种深深的缘,也许是一种宿命。潘石说完,深情地看了眼那雪。那雪心里怦怦直跳,低下了头。

听着潘石的话,女作家不住地点头称是。不过,女作家调侃说,现在“情人”这个词都被中国人滥用了,成了“二奶”“小三”甚至“破鞋”的代名词了,完全曲解了“情人”的本意。她说,不相爱的人最好不要结婚,一张结婚证保卫不了婚姻;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非要结婚,精神上有了寄托、心灵上有了伴侣就够了。她还说,自己就是因为爱得太深,却又不想破坏别人的婚姻,才一个人跑到丽江的。她还对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公众人物的做法提出了异议,觉得他们结了又离,离了又结,和这个生一个,和那个生一个,太随意、太自私。

听着女作家的一番言论,潘石不由地联想到远在美国的孟美和潘贝贝,反思着自己。当初,自己为了生存和事业,和孟美没谈恋爱就结婚了,关键是还有了贝贝,假如自己以后真的离婚了,会不会也是太自私了呢?自己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不相爱的人却结了婚。现在自己过着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就是上天对自己犯过错误的惩罚。但是,难道自己要为当初犯下的错误付出一生幸福的代价吗?

那雪也在思考着刚才潘石和女作家的话。如果像潘石所说的,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相互欣赏,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那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刘铁在精神上越来越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在一起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欣赏潘石,甚至是一种崇拜。但是,潘石终究是有家庭的男人了,难道像女作家说的,不相爱的人最好不要结婚,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非要结婚?

两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同时从心里十分佩服女作家对待爱情的勇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呢?女作家看了看潘石和那雪,一边给两个人倒茶,一边故意问:“潘总,你找到一辈子的情人了吗?”潘石明白女作家的话外音,想了一下,认真地说:“我知道,我已经犯了一次错误,但不想再犯第二次了!做一辈子的情人是寂寥的,我相信,散尽那长相思苦,会和那个执手不厌的人,一起执手到老!”听到潘石这句话,那雪抬起了头,第一次久久地直视着潘石。潘石一看,故意岔开了话题,问那雪能不能把这首《一辈子的情人》改编成歌曲,那雪用力地点着头说好。

在这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古镇,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三个人越聊越放松,越聊越敞开心扉,越聊越心里通透,不知不觉中,聊到了早上太阳爬出了头。那雪脑海里一直默默地酝酿着《一辈子的情人》的主旋律,突然脱口而出涌出哼唱了几句。潘石和女作家都不由地鼓了掌,异口同声地说好听。那雪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她发现自己都忘了已经多久没笑过了。看着渐渐走出阴霾的那雪,潘石心里感到一种莫大的安慰。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很短暂,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告别丽江的那天,潘石轻轻地拉起了那雪的手,那雪没有松开。

回到北京后,潘石带着那雪到了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那是潘石万国集团旗下的房产项目。苗老师的儿子俊宏已经在潘石公司上班了,按照潘石的意思,他将一套精装修的三居室公寓布置得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房间里还专门摆了一架钢琴。那雪满脸疑惑地看着潘石,潘石怕那雪多想,解释说这是租的房子,并再三叮嘱她,好好调养好身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后来,那雪去“北方歌舞团”,全身心投入在热爱的音乐上。尽管她想努力忘记过去,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起和刘铁在一起的日日夜夜。不过,她觉得过去的那些伤害和痛苦已经不重要了,每当想起过去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好,总会觉得心里隐隐作痛,强迫自己赶紧抬起头来,不再去想。过去的已经成了不敢轻易触摸的残梦,她只希望刘铁一切都好。她想为过去写一首歌,为过去的爱情困惑做个总结。她想起躺在病床上歪歪扭扭写的那几个字,于是给歌取名叫《到爱情为止吧》。这首歌从歌词、作曲、编曲,那雪写了又改,改了又写,都记不清已经修改了多少遍了,但始终不是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