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真香!(第一更)……(第3/4页)

吃饭时不免又问起楚言归的功课,如今封朔造反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池青作为封朔麾下的军师,每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也没多少时间指导楚言归。

楚言归性子执拗,但池青那张嘴,当真是毒得没边,他现在已经被池青磨光了不知所谓的狂气,内敛了许多。

姜言意一问,他便如实道:“已经学完了《论语》,师兄说等师父得空过来考我,只是不知师父什么才有空,如今在看《中庸》。”

老秀才也吸溜起方便面,楚言归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还是颇有几分自得,对姜言意道:“少爷天资聪慧,能这么快学完《论语》已是难得。”

楚言归被夸了,姜言意心中高兴,豪迈道:“好好念书,明儿给你炖只老母鸡补身子!”

外边临时鸡笼里剩下的那些鸡,从鸡爪子到鸡翅尖,姜言意都在盘算怎么吃了。

封府。

陈国公虽然不愿再问世事,但封朔反了,他能指点的还是会指点一二。

他的行踪对外一直是保密的,毕竟当年用两个死囚换下慕家兄弟,若不是他归隐得早,怕是已经被政敌扒出此事弹劾入狱了。

他想找当年慕武侯死的真相,想掩盖真相的人必然不会让他得逞,甚至可能会在得知他行踪后派人暗杀。

知道他真正身份的人自是越少越好。

因此他出现在封朔书房时,除了封朔和池青,屋内再没有其他人。

“……皇帝那边传来消息,用惜嫔只能换回楚家一人。”池青颇为头疼地道:“楚昌平仗义,自是不肯只换自己儿子一人活命,楚承茂也是个有种的,在两军阵前喊,让楚昌平把他堂兄刚出世的儿子换出去。”

陆临远得以保命后,姜言惜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一门心思回京救姜尚书,得知要被当做人质送去皇帝那边,似乎知道逃跑无望,倒也十分配合。

封朔看着布防舆图,头也没抬,眼角眉梢全是冷峭:“皇帝那边不是派了个细作过来救人么,砍下那细作的手指给他送回去,只说那是惜嫔的,且看他松不送口。”

此法倒不是真要把新帝瞒过去,而是威慑,让他知道,自己派来的人已经落网了,下一次被砍的,或许就是姜言惜的手指。

池青感叹道:“我以为是已经够阴的了,没想到你比我还阴。”

封朔给他一个眼神,他瞬间闭嘴,没一会儿又对一旁优哉游哉饮茶的陈国公道,“老头儿,你好歹说句话啊。”

陈国公掀开眼皮睨了池青一眼:“你们这不说得挺好的么,要老头子我说什么?”

池青被他气得没脾气。

陈国公目光往封朔是舆图上瞟了瞟,道:“拿下渝州也不是保住粮道的长久之计,在渝州下油的水路截粮草不是难事。”

封朔道:“西州苦寒,不是产粮之地,周边郡县也不富庶,若是强行征粮,百姓怨声载道是轻,饿死是大。为今之计,只能尽力保住粮道。”

当然有更保险的方法,他可以带着大军迁回禹州,禹州毗邻衡州,他有最强的军队和最富足的补给,再无人可撼动他。可这样一来,西州没了驻军,几乎是把整个北方门庭拱手让人。

西州一旦失守,往南的三州二十七城,没有哪支军队可以抵挡突厥进攻,到时候整个北境必然是尸横遍野、血流漂橹。

他如今看似是反王中实力最雄厚的,可一旦粮道被劫,就跟被人掐住了咽喉一样。

偏偏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局,除非他甘背负千载骂名,弃整个北境不顾。

气氛正凝重时,邢尧推门进来,说是隔壁姜记送了吃食过来。

哪怕有砂锅盖子捂着,但那香味还是已经飘了出来。

封朔看公文看得疲乏,便让邢尧摆筷布膳。

陈国公第一个动筷,夹起一块肉就赶紧往嘴里送,被腌制入味了再爆炒的鸡肉浓香滑嫩,味道醇厚,他啧啧称赞:“这鸡肉真香!”

封朔看着狼吞虎咽的师徒二人,忍着想把他们扔出去的冲动,面不改色动筷。

书房离姜言意的院子很远,他的味蕾不是很灵敏,这让封朔心情一点也不好。

池青发现封朔全程黑着脸,非常识时务的放弃了肉,专挑封朔不喜欢的素菜吃,但封朔脸色还是没好转,他不由得怀疑起封朔这是不愿让旁人吃姜言意烧的菜?

虽然理智告诉他不该再下筷子了,但手还是没控制住。

陈国公美滋滋吃着鸡肉,终于想起自己草庐里养的那十几只鸡来:“我养的鸡你派人去给我抓过来没?今后住这边教小徒弟,可没功夫回去照料了,每只都是我从小鸡仔养大的,感情深厚着呢。”

封朔道:“已经让人送去姜记了。”

吃得正香的池青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看了看砂锅里的鸡肉,又看了看陈国公,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