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爸爸的来信(第3/4页)

康小敏冷哼一声,“你这是不信我?好心当作驴肝肺。”

“不行,我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你得赔偿我,就用口粮赔吧。”

宁嫣惊呆了,之前没有这么不要脸啊,这是进化了?

“你不如去报警呀,看警察叔叔怎么说。”

康小敏每天都吃不饱,还要干重活,还感觉被排挤在外,整个人如坐在火药桶上,暴躁的不行,看谁都不顺眼。

“你们联合起来欺负我,我不活了。”

得,又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

程海棠离康小敏远远的,生怕又被坑,知青们也不敢凑过去,怕被缠上。

宁嫣眼睛都瞪圆了,“她怎么变成这样了?”

芳姐轻轻叹了一口气,“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她心态失衡了。”

一个年轻男人凑了过去,哄了半天才哄好了她。

宁嫣多了几眼,“这是谁呀?”

芳姐神色有些复杂,“村支书家的二儿子,还没有娶老婆。”

宁嫣秒懂,知青们别看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担,但挺受村里年轻人的欢迎。

相比同村朴实的同龄人,他们更喜欢谈吐文雅干干净净的知青。

长辈们是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就当中和下一代的基因,谁不希望孙子孙女会读书呢。

她没有多说什么,换了个话题,“芳姐,你是高中毕业吧。”

芳姐见她没有八卦,对她的评价更高了,“对。”

宁嫣微微一笑,“我想要搞一个小水电,到时需要人手,你愿意来帮我吗?”

芳姐眼睛一亮,不假思索的点头,“好。”

再苦也没有种地苦。

宁嫣考虑好了,做一个铁制水轮机,配上一个改装的发动机就行,这样就能通过低压线路供电。

这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案,经济实惠。

难的是机组安装,这很有讲究。溢水口,沉沙池,栏污栅的安排是重中之重,需要人手来帮忙。

先选址吧。

“宁嫣,有你的信。”宁春华的声音响起。

宁嫣立马奔过去,一把抢过信,白色的信封上一行龙飞凤舞的字,宁春华收。

只有收信地址,却没有寄信地址,这样也行?

不对呀,明明是写给大堂伯的。

宁春华已经将信封拆了,将里面的信递给她,“你爸的信,提到了你。”

其实,他跟宁瀚海已经断了联系,心中早就怀疑宁瀚海出了事。

他不敢乱打听,怕惹事,但又放下不,这都成了他一桩心事。

如今收到信,才放心了。

宁嫣抖着手打开信,信不长,只有薄薄一页。

先问侯了宁春华一家和村里人,再报个平安,没有透露具体的近况。

接着话风一转,希望宁春华能帮他看顾一下家人,特意点了宁嫣的名字,说是他最可信赖的长女。

看到这里,宁嫣的眼眶红了。

都没有见过面,怎么就成最可信赖的?

但心里暖暖的,说不出的慰帖。

她在信里没有说下乡的事,只写了两个地址,但显然宁瀚海猜到了,在信里也没有明说,留足了余地。

通过一来一回的信,父女俩的脑电波神奇的同步了,有了一定的默契。

宁春华将宁嫣拉到安静的地方,见四下无人,忍不住问道,“小嫣,你爸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和宁瀚海是一起长大的,彼此都很了解。

宁瀚海每年都会写三四封信,但这两年就断了,里面肯定有事。

宁嫣抬头看了他一眼,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他下放到农场。”

宁春华的脑袋一懵,心中的怀疑得到了证实,却无法接受,哑着声音问道,“什么罪名?”

宁嫣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是高级知识分子,这就是原罪。”

这是时代造成的。

宁春华气的骂了几句脏话,阿海是个好人,知恩图报,从不忘本。

“他祖祖辈辈都是贫民,根正苗红的贫民。”凭什么搞他?

宁嫣看他这么生气,反而有点高兴,“人家搞你不需要理由。”

宁春华发了一通脾气,但还是憋屈的要命,“怎么能这样?早知如此,何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现在都没有高考了,全靠推荐上农工兵大学。

宁嫣心情很平静,读书是有用的,也是普通人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

“这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迎来光明,只要熬过去都会好起来的。”

她坚信,未来是光明的。

宁春华抹了一把脸,将那份焦躁压了下去,“这件事你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英莲。”

宁嫣眼中多了一丝暖意,她没有看错人。“好,大堂伯,我就跟你说一句实话,我想将爸爸接出来。”

宁春华看着女孩子坚定的眼神,不禁愣住了,“接出来?那些人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