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5页)

“这是报应啊……”

史太君听到贾元春说,贾政是因为得到了水鬼李孝山的托梦,才去绿柳胡同取药的,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这天之后,贾母就彻底不吃东西了,她身上的精气神儿仿佛被人抽走了,似乎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支撑。

随着史太君病情加重,贾家的女眷们更是魂不守舍。众人中,有的是在担忧被带走的亲人,有的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提心吊胆,但是,无论她们如何向漫天神佛祈祷,贾家的颓势已经是不可挽回了。

纷纷扰扰一个月后,荣宁二府被摘下了大门上的匾额,不能再以国公府自居。

不提宁国府贾敬贾珍父子被依法查办,连带着他们府中的管事门客也被羁押定罪,单说荣国府这边。

因为是贾政惹下的大祸,而偏心二儿子的史太君也自身难保,所以,被降了爵位的贾赦干脆开了宗祠,十分强硬地分了家,把二房一家人赶出了祖宅。

贾政此时已经是白身,并因为企图包庇生母,枉顾亲父荣国公贾代善的冤屈,被勒令去贾代善坟前思过忏悔。判决的旨意中特别强调,不准贾政享受锦衣玉食和妻儿奴仆的照顾,只能粗茶淡饭,自力更生,余生都要在金陵祖坟为母赎罪,向父亲忏悔。

于是,贾政被押解去了金陵,发妻王夫人则带着二房的老小留在了都中,依靠娘家的照拂和一点微薄的嫁妆度日。

是的,只有一点微薄的嫁妆。

因为,尽管王夫人本人没有被查出犯过什么大错,但她陪嫁的奴才没有几个是清白的,这些年欺上瞒下,借着她的势做了不少恶事。

王夫人自然不承认那些官司是自己指使的,只说是受到了刁奴蒙蔽,而那些下人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据。

于是,官府没有给王夫人定罪,但却剥夺了她的诰命,没收了王夫人大半的嫁妆私产,用这笔钱财去赔偿抚恤那些受害人。

没有了傍身的财产,丈夫贾政又是贾家的罪人,还被发配到金陵守墓思过,王夫人深感彷徨。在娘家借给她的宅子里安顿下来后,她就想把赵姨娘母子三人打发了,但是,贾元春劝住了她。

出宫回家这些日子,贾元春已经看出来了,亲弟弟宝玉不是能够让人依靠的,嫂子李纨一心扑在独子贾兰身上,且有着事不关己的冷漠。

而她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必须尽早嫁人。等她出嫁后,娘家这里得有个能立起来的精明人帮助王夫人管事。

贾元春琢磨来琢磨去,发现唯有三妹探春可以帮助王夫人把家撑起来。

而且,探春性格爽利,头脑精明,长相出色,将来若是能够说一门好亲事,对宝玉和她自己未尝不是一个助力。

“三妹妹出嫁前,宝玉的媳妇也该进门了,到时候,母亲依旧不缺帮手。而赵姨娘和环儿还需要在母亲手下讨生活,三妹妹即便嫁得好,也不会不管娘家的。”

她把这些话分析给王夫人听,那王夫人本来也不是蠢的,之前只是一时没想明白而已,此时被劝了几句,便觉得女儿的话有道理。于是,她留下了赵姨娘母子三人,并开始倚重庶女探春。

至于将来,事情能否按照王氏母女二人的设想发展,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二房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留在祖宅的大房一家人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贾赦被家里的变故惊吓到了,同时也有些心灰意冷,分家之后便干脆甩手,做起了万事不管的老太爷。他只在自己的院子里吃喝胡闹,把府里的事情交给了儿子贾琏夫妇。

贾琏和王熙凤二人年轻,更是被之前抄家的架势吓住了。

贾琏还好,他迅速成熟了起来,之后出门做事更是谨慎圆滑,轻易不得罪人。同时,他也收起了贪花好色的轻浮心思,打算守着府里的几个人好好过日子。

那王熙凤则是后怕不已。她此时才意识到,之前觉得挺好挺轻松的敛财手段,其实都是触犯王法的。她若是做了,此次贾府被查抄,她注定也要陷进去的,哪里还能在府里做安安稳稳的少奶奶?

所以,她也收敛了性格里的争强好胜和霸道虚荣,开始安稳过日子。正巧,贾琏也是同样的心思,这年轻小夫妻二人,经过一回磨难,关系反而更加恩爱贴近了一些。

贾迎春回到了大房这边,跟着兄嫂和邢夫人过日子。虽然依旧是沉默软和的性格,但身边张扬跋扈的奴才都被清理走了,她的日子反而更加自在了一些。

她性格随和,心思通透,和嫂子王熙凤完全是两种人。这姑嫂二人接触多了,忽然发现彼此相处起来挺合拍的,迎春不觉得王熙凤给她出主意做主张有什么不好,王熙凤也挺满意这个万事听话的小姑子。

于是,当迎春到了说亲的年龄的时候,王熙凤对她是上了心的,自然给迎春挑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