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6页)

凡在汴京购房定居者都会有户帖,因为就是最近发生的交易,王钊迅速就查到了这宅子以前房主的户帖,姓薛名艾,确系曾在京开过灯笼铺,于两个月前就将灯笼铺转手了。还查得他名下曾有八间民宅,在这两个月内,其余的宅子都已经出手转让了,确实只剩下闻家所住的这间宅子最后一个出售。

“原房主在你们购房前可住在这?”崔桃问。

唐氏摇头,“这宅子应该是空置有一段日子了。我们来看房的时候,门上和窗台上四处都落着灰,屋子里都是空的,连一样家具都没有。”

李远等人去查问了薛艾曾经的邻居,薛艾的家人早在两个月前就动身,先搬迁去了江南。薛艾自己留京负责处理产业,这两个月他一直住在好友李子明家中。

据李子明供述,薛艾在处理完最后一间宅子之后,便于第二日,也就是前日,离京前往江南。李子明并不清楚闻家如今所住的这座宅子是否有地窖,也从未听薛艾提起过。不过李子明表示,薛艾说过,他自住一间最大的宅子,其余七间宅子都租出去,所以闻家所购的这间宅子在此之前应该一直是租给别人住的。

崔桃:“这宅子薛艾买了七年,若一直租给别人住,也不排除是租户挖了地窖,而他并不知情。”

这前租户也并不难找,问了隔壁邻居罗大娘,便得知原住在这里的住户是孙氏夫妻,共一家七口,上有父母,下有俩孩子,另还有妻弟一起住。

“那夫妻俩在州桥夜市卖莲子羹,他家莲子羹所用的羹汤可讲究了。”罗大娘道。

一听州桥夜市,崔桃的眼睛就比平常亮,饶有兴致地问罗大娘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讲究。

“且不说这莲子羹里放了多少不同的配料叫滋味不同了。只羹汤的汤底就分了很多种,有用稻叶煮得的,竹叶煮的,茶叶煮的,还有用浆水煮的。这其中浆水的卖得最好,我们也爱吃,时常他们这买上一大碗!”

罗大娘随即感慨,可惜他们一家子搬走一个多月了,不过州桥夜市的生意还做着,以后她们想吃只能多走路去夜市才能买到了。

“这夏天的时候可还有冰镇的?”崔桃问。

罗大娘连忙点头,“有有有!不过这带冰的就贵了,也跟那些卖冰雪冷元子的摊贩一样,要特意花钱去冰库买来,每次都算计着买,买多了怕白花钱,买少了又怕少挣钱。”

崔桃恍然点点头,跟罗大娘道了谢后,便跟韩琦回禀,这地窖八成是孙氏夫妻一家挖来用于暂时储冰所用。原房主薛艾很可能不知情,所以在卖房子的时候也没有告知,闻家人刚买完房子还在忙着布置,也没注意到,倒是让闲来无事贪玩的闻大郎给发现了。

“我瞧他今天可能还不是第一次发现,早见着了。今天因见唐氏要晒衣服,寻思着那地窖里的衣服不见光,肯定更需要晒,便扛了出来。他有一身蛮力,干尸份量又轻,于他而言倒不算难。所以才会有两道菜的工夫,三具干尸就被那样快地晾在门口的情况。”

韩琦略略点头,赞同崔桃的推敲。

崔桃打量一眼韩琦,发现他正站在树下,人安安静静的,也不知在想什么,不过却因姿容不俗倒成一景了。可惜的这是案发现场,客流量不够大,不然崔桃觉得自己在他前面支个摊子喊着合照收费,都能小赚一笔了。

其实像这种案子,推官级别的人物可以不必抵达现场,自当是先由他们这些小喽啰调查,他完全可以休假完毕之后再过问。

韩琦其实难得有一天休息日,往日他每天都很忙。

“倒怪我的疏忽了,不该让六郎来。这边我都可以,六郎就该趁着过节在家好好休息,做点让自己开心的趣事就好了。”

“正在做,”韩琦目光安静而柔和地看崔桃,“等你忙完。”

把韩琦的话完整补全之后,内容就是:‘等你忙完’就正是让我觉得开心的趣事。

崔桃心脏咚地快跳一下,缓缓吸口气。这飞速进化的情话水平,简直太厉害了,说得隐晦却让你回甘无穷,越琢磨越有味儿。

“想吃莲子羹。”

听完罗大娘的介绍之后,本来就饿着肚子的崔桃,岂可能不被勾起吃的欲望?回想自己逛州桥夜市的时候,只顾着吃那些新鲜少见的美食,像这种听起来比较普通的莲子羹,倒是暂时被她给略过了。

“以后品尝美食当不分轩轾,公平对待每一样拥有特别名字或普通名字的食物。”崔桃不忘深刻地检讨了自己一下。

本来仪态清清冷冷的韩琦,忽听崔桃这话,忍不住笑了一声,瞬间灿烂过高阳。

“干嘛啊,我检讨得不对么?”崔桃睨一眼韩琦。

“韩推官,果然有发现!”王钊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