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簪花礼(五月下)(第3/4页)

吴钧点点头拿起衙役送上来的托盘里的牡丹花簪在谢尚的儒巾上然后方道:“谢案首,我曾和你父亲在翰林院共事三年,极敬仰其学问为人。今儿我赠你一句李义山的旧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望你更上层楼!”

听吴钧不避嫌地提起他父亲谢子安,然后又把他父子夸为大小凤凰,谢尚心知这不是一般的看重和期许。

谢尚心中感念,感激道:“学生必不负宗师教诲!”

下一个文明山。

吴钧和文明山道:“庸曰:大哉,圣人之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文生员,你少年得志,文采风流,但于中庸之道还得再细细体悟!”

闻言文明山心中一凛:大宗师这是在给他忠告?

思及自己往日的不羁,再对应话里的“崇礼”,文明山当下一身冷汗……

……

吴钧看到李满囤却是笑了一笑,然后方道:“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生员,你能中年发奋固然是好,但犹须记得学无止境,今后也要用功上进,方不负今日的衣冠!”

李满囤躬着身子看着眼前吴钧的正锦红官袍,恭敬受教……

……

簪花礼后,新科秀才们便排着长队跟着大宗师的八抬大轿和众教谕步行去孔庙拜谒孔圣。

行进队伍里不用说,排头的三甲最受路人瞩目——无论谢尚还是文明山、应用都是年华正好的世家子,一身蓝布袍也难掩其周身气度,依旧个个琼枝玉树,风流倜傥,鲜活地印证了路人对于才子的感性认识,吸引无数人追捧相看,流连忘返……

李满囤虽然走在队伍的尾部,但依旧为自己这辈子头一回的披红游街而激动得热泪盈眶。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李满囤念着昨儿才学的唐诗心道:这首《登科后》孟郊写得真是太好了,完全就是他现在心情的写照。

看来他先头吃的那些苦也不算什么,但有了今儿这一场,他这辈子便不算白活……

洛凌波和几个姐妹站在路边茶楼雅座的窗户前,一双妙目从谢尚、文明山身上慢慢滑过,最后落在队尾的李满囤身上,嘴角禁不住泛起微笑——走在堂正日光下的李老爷可比那日船上缩手缩脚的样子气派多了。

这才是雉水谢李氏的爹原该的样子!

……

簪花宴后两天,红枣才听说了谢尚和父亲双双高中的消息。

拿着谢尚的信红枣先去天香院见大老爷和大太太。

谢知道一听说谢尚中了小三元立激动得一拍大腿,高声赞道:“好!好!太好了!”

“尚儿科考这个成绩可说是咱们雉水城,不,可能还是江中府破天荒的头一回!”

“这科试三甲按制可修牌坊,等尚儿回来开过祠堂后就修牌坊,这牌坊名字就叫‘三元坊’!”

红枣……

自说自话的决定了孙子的秀才牌坊名字后,谢知道和红枣道:“尚儿媳妇,你同我去见老太爷告诉尚儿的好事!”

至此一旁听呆了的吕氏方才提醒道:“老爷,是不是叫了子平、子俊、子美,还有允青、允怡们一起去!”

谢知道一想也是,便又坐了下来。

尚儿中了案首,二房、三房的人虽说也有子孙中了,但名字靠后,必不会给他们做踮脚石,抢他们先去五福院报喜。

等儿孙的时候,谢知道又和吕氏道:“这回尚儿媳妇的娘家爹也中了,你这就备份礼去!”

红枣闻言赶紧致谢,谢知道笑问道:“尚儿媳妇,你爹这回家来必是要摆酒的吧?”

红枣笑道:“必是要摆的。就是不知道大老爷和大太太得不得闲?”

吕氏接道:“这样的喜事,还能不得闲?”

老太爷,不用说,闻言比谢知道还高兴,笑赞道:“尚儿就是出息!”

“照这个气势,今年咱们祖堂怕不是添一个牌坊,而是要添两个了!”

新科案首当年靠乡试必取是科举潜规则,因为涉及一省学政体面,连御史台都不会挑拣。

“对!”谢知道恍然道:“还是爹虑得周到,刚我竟想漏了!”

“乡试发榜在九月,到时天冷了,难保不跟去岁一样提前下雪,倒是现在提早把石头备下才好!”

红枣……

红枣原以为大老爷听到谢尚中小三元后想着修牌坊的反应有些夸张,却没想到老太爷的反应竟然是修两个牌坊——更夸张!

看来,红枣哀叹:她这辈子是没指望跟上这世人光宗耀祖的思路了!

刚她即便听了大老爷说了修牌坊,心里想的也依旧是这回得送啥礼给谢尚祝贺。

谢允甘等人的信也到了。二老爷谢知遇见信后不觉叹了一口气——谢尚的小三元超乎想象,毕竟过去几百年科试案首都出自江南府,从没有过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