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pter 11 也许是因为慌张,迷失了方向(第3/4页)

像老陆他们这样的商人,最初进入丙中洛就是为了寻找最大的差价,他们曾以最低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麝香、虫草、熊胆等名贵药材。甚至早些年,打猎还是合法行为,有人从山里猎来野生动物送下来,专门等外地的商人来收购。

“当时的老百姓淳朴得很,你把钱放在路边,只要用块石头压住,他们就知道这钱是有主的,没有人会去动一下……”老陆回忆起父辈讲过的情形,跟韩逍如实地讲道。

韩逍听着不由地连连赞叹。

他似乎感到心里已经有了一杆秤,开始清清楚楚地掂出自己的分量。

第二次拜访丁大妈家时,韩逍就曾经跟她聊过很多关于旅游接待的事。

他曾经细细地盘问过丁大妈,她的农家院建起来用了多久,耗费的木材和石料都是怎么弄过来的,花了多少钱,现在经营起来状况如何等等。从丁大妈的嘴里听到的都是实诚的话,她本来也就不是那种为做生意而开旅店的人,儿女们虽然都成了家,可没有几人全力来帮她,好像也都没有把她的农家院当作可以养家的生意。

像丁大妈这样的人,在丙中洛并不少见,他们留在这里生活,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没有那么多运营的概念,只是随行就市而已。

相比之下,德拉姆的老板——“蚂蟥”的生活却另类一些。他穿着古怪,行为古怪,说起话来还是有些古怪。他是昆明人,却来到丙中洛开起了酒吧,而后又开了客栈。看上去这是个随心所欲的角色,可又的确是个颇有头脑的生意人。他开起客栈后的主要业务就是经营车队,他的生意不仅在当地很知名,甚至通过网络也让全国各地的驴友们都得知其名。

“蚂蟥”的“德拉姆”客栈远近闻名,他经营的车队,主要承接包车旅游业务。大家都知道走“丙察察”这条线路,不是一般人都可以顺利通行的,没有几年的越野驾驶经验,对丙中洛的地形、气候甚至野外生存方面没有足够的熟识程度,是万万不敢贸然接揽生意的。

客栈已经是“蚂蟥”稳定的经营项目,而穿越车队却依然是他最热衷的业务。他经常亲自带队穿越“丙察察”,像那些常年来往茶马古道的马帮一样,对这条路上的任何情况都了如指掌。不得不说,他对从事穿越旅行这项买卖,真的是地道的行家里手。

当游客走进酒吧,他有意无意地将电脑里那一张张绝美的风景照翻出来,毫不保留地让大家看看,用最美的风光触动灵魂最柔软的地方。最后他会告诉你,他可以开车带你去,价格根据路线而定。

“有一次,开朋友的车到成都,遇到几个想去西藏的人就拉上他们一起了,后来这些人给了我一笔钱。”每当回忆往事时,“蚂蟥”总这样云淡风轻。在路上的生活就从那时候开始,因为这次巧遇,他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包车进藏。

这确实是一条不归路。他们来回于川藏、滇藏、青藏之间,数不清有多少次用丰富的经验避开危险,用超人的耐力穿越无人区。他的故事总是在路上,他的生活也总是在路上。

精瘦的“蚂蟥”极富感染力,而精明的“蚂蟥嫂”又是颇懂经营的人,这对夫妻组合与其他赚了钱就离开的投机者不同,他们已经成为丙中洛的一部分,就连生活习惯也与原住民别无二致,所不同的,或许只是他们更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日子也过得更滋润一些。

韩逍在心里暗暗地盘算,筹划着。他似乎可以像那些新近的外地移民一样,努力找到生财的路子,在丙中洛定居下来;他好像也能具备包车旅游这样的赚钱条件;他为了褚遥也有十二分的决心要留在这里,不再离开。

但是,他到底能做什么呢?已经考察过的这几种生意,他都没有十足的信心,也都无从下手。

曾国藩曾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不“懂”事的人只知其大,不知其细。事情都是看似简单,做起来烦琐细碎。所谓专业,无非是能够精确精美地处理每个细节。目无余子,欲取天下,非但不能踏实做事,只怕会距离稳重成熟越来越远。

晃悠大半个月之后,又从丙中洛无功而返,韩逍心里一直闷闷不乐。他慢慢地发现自己在这里根本找不到位置,当初异想天开的“生意”,也都因为不切实际而宣告夭折。他不想让褚遥看出来自己心里的挫败感,可因为整日无所事事又不得不装出有很多想法要忙,反而显得更加急躁不安。

另一方面,褚遥是真的很忙,每天都会为许多杂务、批作业忙到深夜。自从有了扎姆朵儿帮忙,她的野心好像越来越大了,为丙中洛其他村寨的助学新构想正在她内心一步步地清晰,也正构成可行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