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pter 11 也许是因为慌张,迷失了方向(第2/4页)

第二天一早,深山的集市上逐渐热闹起来,市场前面的屠夫已经卖掉了半只猪,村民们打来的飞鼠在街上成堆地贩卖,水果、大米、猪肉、狗肉、块菌、蔬菜、各色电器、衣服等等一应俱全。有当地的村民带着猎来的飞鼠送到市场,用来换取大米、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当然,市场上最好卖的商品还是酒,有几个从桃花岛上来的小伙子迫不及待地坐在街头,把换来的酒打开喝起来,其中两人没多久便醉倒在街头,就地而睡。

清晨,丙中洛被一层薄雾笼罩。天刚亮,韩逍便和陆先生以及另外几个生意人兵分两路,一路去往东风村,一路去往秋那桶,他们要赶在别人的前面,才能收到更多的山货。

与韩逍的漫无目的、只顾跟随不同,陆先生等人进了山都显得从容许多。他们在丙中洛街面上有个店铺,平时都是结伴出来收购山货,手机里几乎存着周围每一个村寨里所有人家的村民电话,他的电话本就等同于一本完整的丙中洛黄页,每次赶集之前他会挨家挨户询问,然后约定时间到这边来取货。

有货品出售的村民要把货物背到路边也要至少花半个多小时,所以一进山韩逍就听跟他一路的两三个人的手机铃声不停地在山谷里回响。

他们把皮卡车停在了离村寨最近的路口,货厢里装着啤酒、白酒和香烟,然后徒步进出,接到货付完钱,便继续在山路上绕着圈开往下一站。

这次他们又路过了重丁教堂和丁大妈家,然后在石普大桥通往雾里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已经有人早早地等在了桥头,背来的是韩逍都叫不上名字的一些药草。其中还有雾里村的一个人,看到韩逍觉得眼熟,便打了个招呼。他没有用货换钱,而是从陆先生这里换了一些白酒和香烟。

韩逍听老陆介绍说,他们到各个村寨收山货大多靠的是熟客,雾里村还有个倒插门的四川老乡现在负责把全村要卖出来的货品都收齐,然后卖给他们,来来回回现在也混成了个小老板。

最初,老陆他们的生意可没有现在这么轻车熟路,全靠自己的双腿跑遍了贡山县的每一处地方,所以才获得了手里那本无比珍贵的生意“黄页”。不过,他总是希望村民们能够主动找他联系送货,那样会更加省时省力,毕竟这山路来回一趟至少要十多天才能出来,若是遇到天公不作美,时间更难控制了。

“现在好多了,刚来丙中洛那几年,跟这里的老百姓做生意都非常不习惯,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成交与否跟价格因素无关。”老陆装完货,抽着烟跟韩逍说,“当时很多老百姓没有价格的概念,卖东西也不论斤论两,他觉得值多少就叫多少,而且从不还价。不过,你要是肯陪他们喝酒,一旦兴致到了,就一准会卖给你,价钱也无所谓,呵呵……别人再多给他都不答应!”

如今,多数原住民在这样的贸易交流中学会了更合理地使用钱币,甚至习惯了同游客讨价还价,还学会了自己做一些小本生意。

天近黄昏,秋那桶那边的人打来了电话,货没收到多少,他们准备休息一晚继续往里走。说到底,这样的买卖,除了靠自己的辛苦,不惜把腿跑细的横心,还要靠灵敏的生意嗅觉。韩逍越来越觉得,跟这些做淘宝生意的人走这一趟,虽然亲眼见到了他们如何周转,如何讨价还价,如何识别山货的品质,可这些还远远不够,算下来这些差价似乎并不值得他们这么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其中的门道他应该还没有窥得一半。

扪心自问,这样的辛苦买卖,他能做吗?

民族工艺品?山货?药材?石材?茶叶?

似乎选择项很多很杂,可似乎又没有什么最佳选择,韩逍仔细掂量着,心里尽是毫无信心、迎头瞎撞的混乱想法。

在这之前,韩逍也曾是下过一番纸上功夫的。

他从另一角度了解了丙中洛。得知这里一直以来就是贡山、福贡、察隅等地各个乡区最集中的贸易地。丙中洛通往西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今天仍在古道上穿行,为的就是物资的进出往来。这条活着的茶马古道,始于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扎那,这条路既是滇藏古驿道,也是现今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沟通外界,唯一常年通行无阻的道路。

自从各地那些敏感的商人们来到丙中洛,在这个不通公路的“荒蛮”之地,他们忍受着蚂蟥的叮咬,冒着被黑熊攻击的危险,寻觅于山林之间,的确为自己淘得了富足一生的财富。

第一批进来的商人多数都发了大财,收购药材的现在已经成了资产超亿的大药材商,收购宝石的现在已经成了东南亚最大珠宝公司之一,淘金的、赌玉的,这片神秘而原始的土地不知道成就了多少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