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3/5页)

时间一长,也叫宝钗渐渐的做成了一些事。

话回当下,只说省亲别院这事,大房和宁府一直是消极态度,王家,林家,史家,薛家和其他老亲故旧那里也送了贺礼和银子过来。

且不说回礼的时候,邢夫人装病躲事只叫二房自己掏腰包。只说这事到了最后,贾母也不知道是真心疼爱元春还是犯了执拗的毛病,想要打压大房气焰,重现当时两房都被她掐在手里的时光,总之就是仗着身份辈份又压着大房和宁国府各出了五万两银子才罢休。

为此,大房将所有将来可能用在省亲别院里的各种古董摆件都倒腾出去了。至于最后卖没卖,贾琏和宝钗俩口子夫妻联手还真不知道后续如何了。

哦,值得一提的是不但大房公库的大批物件被‘卖’了筹钱,就连贾赦珍藏的古玩也都少了一大批。

凤姐儿因着这笔银子气炸了肺,她自己又不好意思哭穷道不满,便直接将荣国府大房倒卖家产为二房皇妃建省亲别院的事情捅出去了。

这事一出来,宫里的的嫔妃们都组团来看元春笑话,叫元春丢了好大一个脸面。

元春因不知道这里面是凤姐使的坏,又在二六之日见了王夫人后,在心里狠狠的记了贾琏和宝钗一笔帐。

满心盼着省亲那日好好的‘劝导’一回这二人。

贾琏进入官场后,也更加知道私德和名声对一个官员有多重要。可摊上这么一家子,他能有什么办法。

如今他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若不让世人知道他与皇妃虽然是嫡亲堂兄妹,却极为生份,说不定对他的仕途会有更大的影响。

元春进宫数年,至今没有诞下皇子是贾琏不看好她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元春之前改铉易张以及默许家里送绯歌进宫这一点,也是贾琏不投资她的另一个原因。

看起来就不是个聪明的亚子。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宫里虽然封了口,但贾琏还是得到了元春那个护驾有功的前因后果。

他知道宝钗虽是内宅妇人,却极有心计眼界,所以贾琏也愿意将外面的事情说与宝钗听。宝钗知道的多了,懂的多了,于他来说也是极有益处的事。

无论是夫人应酬上还是教育子女上。

宝钗就曾对贾琏言明,若刺杀当今的不是太后的人,元春这个护驾有功至少会成为一张可以使用多年的保护.伞。但刺杀案的主谋是太后,说不定当今每次见到元春想到的都是我亲娘要杀了我这一残酷事实。

做为一个男人,面对这样的一个女人,你还宠的起来吗?

做为一个儿子,面对这样的一个真相,你还硬的起来吗?

长此以往,没有宠爱的宫妃就没有子嗣,而没有子嗣的宫妃又能在宫里走多久呢?

宫里的位份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想要往上爬,就得有人让位置。若有人想当今之所想,再周全设计一番,说不定转天元春头上就会落下一个恃功枉上等等莫须有的罪名。

这分析的角度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了,却也让人听得毛骨悚然。

当然了,凡事有万一,也有一万。若是在当今厌弃逃避元春之前,元春就有了身孕。那么说不定元春在宫里还能走的更长远。

只是此时贾琏夫妇不看好元春,元春也未必看好贾琏。所以现在不靠上去,也没有损失。贾琏心忖,若他将来靠自己的能力爬得更高,元春说不定会反过来投资他。

夫妻两个针对元春这事商量好后,态度就更加的从容,不卑不亢。

所以连日来,过气的贾母再怎么折腾,也已经挽回不了什么了。二房躲在贾母身后,也没捞到太多的好处。

别人的娘家都在建省亲别院,也没闹出那么多的笑话。元春这里自然是心有不甘。在当今去她宫里时,隐晦的给大房上了一眼药后,这事便过去了。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怕荣国府已经能够分家了,在宝玉没入仕前,有个当官的兄弟对元春来说,太珍贵了。

至于荣国府的爵位……元春不是没有想过。可惜贾赦和贾琏都活着,还没有出错的前提下,这爵位是怎么都不会落到二房头上的。

而且若是真犯了夺爵的大错……那爵位怕是更不会落到二房头上,大家得跟着他们爷俩一块倒霉。

总之就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元春到底是投鼠忌器了。

……

贾家的省亲别院就在这家几万两,那家几千两的赞助费下尴尴尬尬的开始筹建了。

省亲别院一开始筹建,宝钗便诊出了身孕。这位不是凤姐儿,人家立时就不肯接手任何杂事,安心养起胎来。

王夫人本来还想叫宝钗帮忙,最后便只得再托了凤姐儿过来帮衬,以及不得不用上毛遂自荐的三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