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矛盾(第3/8页)

皇帝先发问,“你最近也看了不少地方,觉得如何?”

“往日那些老大人都吹捧现在是太平盛世,儿子以前也觉得如此。可如今看着京城附近的百姓,觉得离盛世两个字还差得远。充其量也只是太平。”

“怎么说?”

“就拿今天来说,上午看见有许多老幼相扶在田中挖野菜,儿子也跟他们交谈过,有些确实是因为家中田地少不够吃,有些家中虽然还有一些存粮,但是就怕下个月的收成少,想着万物萌发,只要野菜长出来了就先吃这些没主的东西。粮食放着,万不得已的时候再动用。

简而言之是穷怕了。”

皇帝点了点头,“有这个理儿,你接着往下说。”

“祖母那个庄子挨着咱们家的一个小作坊,那作坊里面产的最多的还是一些豆腐,豆芽腐竹肉脯,儿臣听说周围几个庄子的人都去咱们作坊里面干活,也听管事们说,像那些不要的猪骨头什么的也都让百姓拿回去熬汤喝。可是今天他们连一只田鼠都不放过,可见吃肉的时候少,吃素的时候多。要是吃肉吃多了,谁还在乎那一点肉。”

“让人吃饱穿暖已经是太平盛世了,至于人人都有一口肉吃……别说咱们祖宗,往前推一千年也没有一个圣明君主能做得到。”

麒麟叹了一口气,“儿子也不敢想别的,只是今天的事情看了有些伤怀罢了。”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还小着呢,想得多了不长个儿。今天你的师傅来跟朕说,你最近上学有些三心二意,这是怎么回事?”

“并非是儿子三心二意,而是儿子问的多了,他有些答不上来,就觉得儿子读了闲书移了性情。儿子问他,月为何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要四季轮回?为什么咱们这里一年只能种两次庄稼,而到了南方那些庄稼却可以一年三熟?”

皇帝心想这问题问的刁钻,那些老夫子肯定答不上来呀。

“术业有专攻,这个事儿你问他们有些不合适。”

麒麟又说,“他们跟我说咱们这里是□□上国,以前圣人在此躬耕,我问他们,当年圣人躬耕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旱涝之事,既然是圣人,为什么还要降天灾呢?”

皇帝的眼珠子转了一下,心想这一下子那些老夫子们往回圆都不圆回来了。

心里面也有些莫名的骄傲,看我儿子多厉害,那些老头子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皇帝自觉也回答不出这样的问题,就换了一个话题,跟儿子接着往下聊。

“你舅舅前几日入场了,昨天刚考完出来,再过几日就要放榜了,看你舅舅的名次如何吧?”

麒麟刚把这件很多人关注的大事儿想起来,“儿子忙起来都忘了舅舅科举的事儿。想来今天那些老大人们应该批出一些考卷了,父皇没有先睹为快吗?”

皇帝摇了摇头,“到时候一起再说,我听说你舅舅的学问不低,说不定能考个状元出来呢。”

“那等他成状元了,儿子把这个好事跟母后说说,也让母后高兴高兴。”

皇帝点了点头,听见外面的座钟响了一声,想着这会儿时间不早了,站起来拉着儿子出了书房。

三年前林如海也是参与过科举阅卷的,因为今年考生中有自己的儿子,他就被回避在家中闲坐。

今年一开春,小儿子就送进宫当伴读,目前也只有早上在宫中,中午吃过饭被送回来接着读书。

这个时候这小子抓耳挠腮,就仿佛凳子上有一颗钉子扎着他了,有几份坐立不安。

林如海板着脸呵斥他,“怎么还不坐好!”

林皎也不坐了,干脆跳下凳子,跑到林如海身边,“爹爹,您说我哥这一次能不能进三甲?”

林如海摸着胡子,他当然希望儿子进三甲,但是这种事不是自己希望就能变成现实的。

“天下人才济济,各处都是卧虎藏龙,你兄长虽然在咱们这一片儿是佼佼者,但是江南那个地方才是人才辈出呢。”

“江南读书人可多吗?”

林如海点了点头,想着小儿子既然无心读书,自己心情也不宁静,正好父子两个说说话。

“最近几天不可在你兄长跟前提科举之事,让他先好好歇着,放心的睡几天,前几天可把他累坏了。”

林皎恭敬听了,但是随即又想起一件事儿,“这事儿就算咱们爷俩不说,但是娘亲和嫂子那边儿天天急急忙忙的,不是去这边拜佛,就是去那边烧香。就算我哥哥不急,被她们两个这么一带,肯定是要急起来的。”

贾敏带着儿媳妇儿去各处烧香的事情,让林如海也觉得有些过于急躁了。

就问在一边站着的管家,“太太和大奶奶还没回来呢?”

管家答了一声。

“既然如此,那把姑娘请过来一块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