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5页)

想着舅舅的病也快好了,宋师竹当即决定这段日子少些到舅舅家。

说起来,舅舅的心病就那么一个。李玉然的案子还在走流程,李家出钱帮他请了一个讼师,可是出事秀才的家人也十分强势。要不是李氏一族当机立断把李玉然出族,听说那家人还打算上门讨个说法。许多被他连累的学子,都摩拳擦掌、呼朋喝友地都算过来声援秀才一家。

宋师竹和李玉然不仅没交情,还有被算计之仇,也没虚情假意让人去牢里去探望他。

就是想起这些事情,她总是觉得,李玉然既然都能挖空心思地算计人,为何就不能光明正大地到李先生家里认错。

只要他能坚持一两年负荆请罪,无论真心还是假意,李家名声在外,总要做出一幅大度的姿态。

宋师竹却不知道她走了之后,李舅母还是一直在叹气,她对嬷嬷道:“你说竹姐儿当年怎么那么固执,要是她愿意,今日就不会是这种局面了。”

她是真心疼爱外甥女,也不愿意把儿子做的这些事情迁怒到宋师竹身上。

方才说出那么一番话后,两个孩子尴尬,她也尴尬。

嬷嬷已经无话可说了,作为一个舅母,能在外甥女面前坦言对她舅舅的算计,要不是表姑奶奶嘴紧心好,早就到她舅舅跟前告状了。

宋师竹回家之后,已经把舅母的这点小算计丢在脑后,她现在手上事情多,除了每日要到舅舅家看病之外,还要兼顾家事田事,一点点小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五月末雨水多,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宋师竹正在听封恒说起李先生对这一届乡试的建议。

封恒上一旬已经参加过乡试前的科考,李先生却突然对他道:“你若是能推迟一届参加乡试,最好等到下一年再上场。”

为什么?

这个问题宋师竹也问出口了,不过她想了想,做出了一个口型,又伸手指了指天上。

封恒顿了一下,好奇道:“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宋师竹一直呆在家里,又没有知道这些消息的渠道。但她却一下子猜出了真相。就连封恒自己,若不是老师引导着,他也不敢往那个方向去猜。

宋师竹却觉得很好猜:“……年前我爹就一直在说朝中要派选秀官过来的事,当时闹得族里人心惶惶,好多姑娘订亲的订亲,成婚的成婚——”可是这件事突然就跟没了一样。

按理说,选秀的事早该在四月就沸沸扬扬,如今却都是五月末。

外头荷花都快开了。她刚才心念一动,就觉得应该京里有什么事情发生——许就是需要秀女的老皇帝出了事,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搁置下来。

说起来,宋师竹早就让家里人把夏衫准备好。往年她在丰华县最热的时候,家里都要买冰。今年这项开销宋师竹也早早地已经做入预算里了。

封恒听着她从朝中大事一路说到家长里短,无语道:“你这样,居然还能猜中真相。”又摇头笑道:“老师要是知道了,肯定更喜欢你了。”

封恒先前为守父孝,耽搁了三年,本来是想着要抓紧时间的。可惜老师一直建议他推迟一届乡考,原因对封恒来说也很值得考虑。老师觉得今年朝中情势不好,各地考题应该偏向于保守,他这种文路飞扬的人没有优势,要是他想要拿到一个更好的名次,还是下一届更有把握。

宋师竹却是郁闷地看一眼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封恒。

封恒日常到李家接受小灶时,总要给她带回一点家庭作业。李先生在算学上是个初级学者,但他严以律己严以待人,不仅对弟子、对弟子的妻子也十分严苛。

每日都会跟她探讨题目,帮她批改作业。看着纸上那些蕴含深刻数学思想的毛笔小字,宋师竹总能幻想出一个紧皱眉头伏案疾书的老爷爷……然后她就不忍心不做功课了。

最近他们正在探讨一个从一到一百如何相加最方便的问题,大庆朝的数学水准只相当于华夏宋元时期的水平。宋师竹为了偷懒,就直接把倒序相加的原理写上,省略了演算过程。

封恒带回来的批解上,李先生很是严肃地斥责了她这种不严谨的学术思考,又用满满一张纸的演算证明了她这个算法的正确。

没有阿拉伯数字的大庆朝,封恒带回来的纸上都画满了横杆竖杆,虽然字体清秀,思路清晰,但宋师竹看着,眼里还是一直冒圈圈。

妻子三天两头就要为先生布置的功课叹气一把,封恒心中十分好笑:“李先生一直说你在算学上极有天赋。要是愿意持之以恒,以后许是能成为算学大家。”

“……”一个文科生得到这种数学好的赞誉,宋师竹心中真是有种止不住的羞耻感。

她咳了一声,觉得自己注定要辜负李先生的期望了。等差数列求和是高中代数的内容,到如今为止她也就记得最简单的几个解法,等到李先生把她肚里这点知识掏空,这位大学者许是连看都不会看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