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机器(第3/4页)

唐音犹豫了一下,道:“根据不同的车间和岗位,大概在一到两石大米左右。”

大明目前的官方货币是宝钞,铜钱是辅币,但铜钱因为各种原因,流通量有些不足,而且考虑到现在农业社会粮食是硬通货,所以在民间实际的交易环节里,有很多都是用粮食来计算的,工场区这边也是如此,可以选择领粮食,也可以选择按照浮动粮价来换铜钱。

在永乐年间,一到两石大米的工酬,基本上可以养活一个四五口之家饿不死了。

从米本位物价来看,纺织女工收入在江南各社会阶层里,可以说是中等偏上了。

“嗯,不错。”

姜星火点点头,道:“那在场区里有什么日常消费吗?”

唐音也不敢乱说,带着姜星火又大概转了转食堂、澡堂、修发铺、浣衣铺、衣裳铺、食品铺等地方,看到所有场区里的服务业,都有免费的标准服务,也有可选择购买的加价服务,姜星火觉得还是很满意的。

这种办法,对于女工们来说,既有一个基础的保障,又有可供选择的空间,相当人性化。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这些女工有不少都年纪不大,正是喜欢打扮的时候,离家远没有太多负担,也乐得让自己的生活质量高一些。

“棉花的供应上呢?”

“松江府本地改稻种棉的不少,基本够用了。”

这里的“改稻种棉”跟小阁老的“改稻为桑”当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属于是自发的经济行为,而且有着相当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种植历史。

从黄道婆时期开始,松江府就是棉花的优质产地了,这里的光照和水文条件,不仅适合种植稻米,更适合种植棉花。

既然手工工场区建立在这里,而且生产量这么大,那么原来的棉花供应肯定就不够了,棉花收购价格上来了,有当地的地主士绅为了赚钱,“改稻种棉”也就不奇怪了,反正松江府缺的不是稻米,而是棉花。

结束了对工场的视察以后,姜星火又与唐音单独谈话了一番。

还是那座凉亭。

微风吹动竹林,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石桌上摆上了茶具,姜星火用一只手押起茶壶,缓缓地给茶杯倒水,茶叶随着热水上下翻腾。

唐音静静地看着姜星火倒茶,平日里满是念头的脑袋反倒出奇地放空,只是觉得对方的手实在是好看,修长而骨节分明。

“若是能剁下来就好了……”

奇怪的念头一闪而逝。

姜星火看着这位眼前的前白莲教圣女,既有少女的灵动,又有少妇的妩媚,而且她身上还有一股勾人的魅力,这是很难掩饰住的。

“你很老实。”

姜星火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在过去的两年中,虽然唐音有很多机会继续凭借着残存的组织结构发展白莲教,但唐音并没有选择这条路,锦衣卫对她的监视始终没有拿到什么把柄。

听到姜星火这么说,唐音的脸色似是微红,低声道:“唐音不敢造次。”

“正常点。”

姜星火把杯子推了过去。

唐音恢复了严肃,低垂着脑袋道:“国师是个为民的人。”

姜星火笑了笑,道:“我这种人一般没什么好下场。”

唐音抬起头,看着姜星火的双眸,认真道:“可国师没为自己想想吗?”

姜星火拿着茶杯的手悬停在了半空中。

此时,姜星火已经在认真考虑,如果唐音劝说他秘密发展白莲教,准备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造反,那么这女人就真不能留了。

争储之事不可避免,但军界有朱高煦、李景隆等人,勋贵更是几乎是清一水地支持者,文官这边同样姜星火也有不小的势力,怎么说,大明未来的变法道路,也用不着白莲教这种江湖势力的帮助,而且暗中培植这种势力,会不会玩脱暂且不说,光是培养,就随时都有暴漏的风险,到时候反而得不偿失。

唐音似是察觉到了什么,将发丝绾到耳后,抿嘴笑道:“国师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了。”

姜星火一愣,笑着道:“前几天荣国公的老姐姐还想把她的重孙女介绍给我。”

大笑过后,一场风波消弭无形。

看着姜星火闭目听风的样子,唐音的话语在唇边转了转,又不知该如何说出口。

思来想去,最后竟是又提起了公事。

唐音一本正经地汇报了一下月事棉巾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

姜星火并不同于寻常官员对此极为厌恶,而是思考了一下微微颔首,问道:“那这次可有什么反应?”

唐音说道:“回禀国师,这次制作的这些,质量都还算不错,尤其受女工们的欢迎,而且成本低廉,如果能够将其推广卖出去,从江南慢慢铺开摊子,那么我们工场的盈利压力也减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