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雨落(第3/3页)

“那去吧。”

在绑着景清和梅殷的前方,就是一群平日里,他们根本瞧不起的兵仗局匠人。

此时,这些匠人像是疯了一样,在大雨中又跳又叫。

他们抬头望着天空,脸上露出一抹满足的微笑。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真是太难以相信了。”

一旁另外一位球囊研制组的成员,也是喃喃着说道:“我们居然成功了!”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甚至隐隐带着哭腔,毕竟在大明这样简陋的科技条件下,想要短时间做到研制可用、可靠的热气球,实在太困难了,尤其是这个奇迹,还是由一群毫无相关科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的普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让这个奇迹,显得尤为可贵。

热气球飞天的意义,不仅是舆论、科学层面的,更代表着,手工业者对历史进程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哪个发明不是由这群人在实际劳作中总结研发出来的?

虽然其中有着姜星火的指点,但他们的努力,绝对不容忽视。

有了这“一”,自然就有后续的科技成果井喷式研发。

莫良器回答道:“是啊,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他的脸上也带着泪水,虽然他已经在心底预演时,默念过千万遍这句话,但真正脱口而出时,却又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

“国师!”

看到慧空给姜星火打着一把大伞,冒雨走到这边来,工匠们纷纷打起了招呼。

“快回去躲雨,淋风寒了怎么办?”

姜星火劈手夺过慧空手里的大伞,给匠人们遮住。

“国师……我们就是太高兴了……”又有人忍不住哭泣了起来。

“先去雨棚再说。”

看着姜星火被一群工匠拥簇着进了雨棚,景清满眼死寂,甚至连辩驳的力气都没有了。

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安石故事,并没有在姜星火身上重演。

“你、是、来……嘲笑,我的吗?”

未待姜星火回答,旁边席地而坐的梅殷,忽然插话开口道。

“国师名不虚传,果然有些手段,只可惜……”

姜星火看向这位梅驸马。

梅殷也不卖关子,完全没有一个失败者的样子,反而笑意昂然道。

“北宋国师林灵素,相传也善雷法、祈雨,不知国师比之如何?”

姜星火一怔,旋即明白了梅驸马的意思。

这是在说,自己这次运气好,不代表次次运气好,总有失手的时候。

姜星火从袖中掏出折叠好的宣纸,也不客气,径自扔出。

宣纸飘飘扬扬,落在了梅殷脸上,梅殷嗤笑一声,从脸上摘下来,铺开一看。

一目十行,只是匆匆看了几息,梅殷便陡然色变!

“你?你不是用仙术?”

梅殷抬头,不可置信地问道,他的脸上再无刚才的笑意。

姜星火的双手拢在袖中,淡淡道。

“要相信科学。”

景清奋着最后一丝气力,拱到了梅殷旁边,梅驸马却厌恶地缩了缩,奈何景清此时便是回光返照之象,力量大的出奇,整个人几乎是“黏”到了梅驸马的身边,双目死死地盯着宣纸上文章的内容。

被逼到了死角,梅驸马退无可退,也只好任由景清来看。

才读了半晌,景清便骇然失色,嘴唇的最后一丝血色,仿佛都消失了。

“不是天人感应?不!不!”

“——不可能!!!”

“天理何在?天理何在啊!!”

此时此刻,景清养成了近五十年的世界观,在这场暴雨的洗涤,和姜星火的一纸文章中,尽数崩塌。

“或许,他们就是天理。”

姜星火指了指被暴雨淋得满身土腥味的匠人们。

“景大夫,如果你真想让这个世界变好,而不是满足你个人的道德洁癖,那你扪心自问该知道,大明不缺高谈阔论的人,缺的是这些人。”

言罢,姜星火把伞留在了雨棚中,离去。

不知怎地,在另一侧遥望着此间场景的卓敬,蓦然想起了自己从二皇子口中听到过姜星火说的一句话。

“我只是想给后人留一把伞而已。”

……

数日后。

燕子矶头,大明皇家军官学校的制高点。

姜星火看着脚下被涛涛洪水吞没的燕子矶渡口,面上显出了一丝忧色。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可是准备,真的够吗?

“国师宫中急旨!”

郑和脚下打滑,匆匆走上来。

“松江府等南直隶四府洪灾,粮食短缺,已发民变!陛下召国师紧急入宫!”

第三卷 江南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