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剑中机关(第4/15页)

戴笠看出他的疑惑:“政府行文,须得依照法制办事。法院未曾宣判之前,自然不宜先露姓名。”说完他把公文收起来,“正好你在这儿,最近有人在我这里存了一样古董,托我转交蒋公。我请你这位专家先来掌掌眼,万一是赝品,也省得我丢丑了。”

许一城来了兴趣,能送到蒋介石身前的,不知会是什么好东西。戴笠呵呵一笑,侧身从旁边柜子里拿出一样东西。一见这东西,许一城像是被黄蜂蛰了一下,霍然起身,脸色铁青,惊讶得说不出来话。

戴笠手里是一柄短剑,剑身略弯,剑鞘是鲨鱼皮套质地,镶嵌各色宝石,上有九道明黄金纹,气质高贵,望之凛然。即使是在这么一间普通阴暗的屋子里,它仍显得那么雍容和从容不迫。

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

许一城内心惊骇,几乎无法掩饰。这把宝剑不是已经被堺大辅拿走了吗?怎么又到了戴笠手里?难道支那风土考察团的人,已经被戴笠给抓住了?

“这是谁送到你这儿的?”许一城不顾礼貌,大声问道。戴笠没料到许一城这么大反应,一瞬间有点不知所措,半晌方道:“这是孙殿英送过来的,说是追剿马福田、王绍义匪帮所得。要不你看看?”说完给递了过去。

许一城现在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九龙宝剑上,根本没听出戴笠的弦外之音。他毫不客气地抓起宝剑,横放在自己身前,右手掌心从剑尖缓缓地向下摩挲,一直摸到剑柄末端,然后紧紧攥住。

这一切悲剧的起源,这一切疑团的终点,终于被他握在了手里。

许一城眯起眼睛,仔细地观察着它的每一处细节,态度前所未有地严肃。九龙宝剑的剑柄和剑格是一整块良质美玉雕成,全无拼接痕迹,这说明原玉体型惊人。这么大块的极品原玉,只雕成这么一点,玉料十不余一,真是奢侈惊人。另外在剑柄外侧,还覆有一层装饰用的紫金利玛铜条。这紫金利玛铜是清宫秘藏的响铜,是用红铜、金、银、锡、铁、铅、水银、五色玻璃面、金刚钻熔炼而成,产量极稀,一般用来铸造御奉佛像。这把宝剑能用紫金利玛铜装饰,足见重视。

许一城如同着魔一样,慢慢褪下剑鞘,露出剑身。九龙宝剑的剑身比普通宝剑要厚上三分,看起来颇为厚重。剑身颜色黯淡,微有弯曲,两侧均未开刃,并没有寻常兵刃那种锋锐杀伐之气,反而透着股雍容的礼器味道。剑身两面都覆有密密麻麻的错金花纹,纹路细密,似乎是某种咒语,不知是否来自密宗。

在金属剑身上做出错金花纹,不是难事。难的是做出如此紧凑又细密的花纹。要知道,错金首先要抠槽,得在金属表面两侧挖出沟槽,槽底凿出麻点,再将金丝镶入捶实。九龙宝剑上的密宗花纹,线段只有头发丝粗细,而且回旋勾转,都挤在一处,所留空隙极少。你想这槽得有多难抠,丝得有多难镶。这位工匠的手艺,实在是惊为天人。

所以许一城只消看到这错金花纹,就知道这九龙宝剑绝非赝品,货真价实。

陈维礼那半张信笺上绘出的宝剑图影,已经深深印在许一城脑海里,现在回想起来,也完全和这个实物形状对得上号,唯一不同的,只是信笺上画的图影是一直一弯双重剑身。

这宝剑越真,许一城越是迷惑。刘一鸣在东陵看得清清楚楚,堺大辅从乾隆墓中取出宝剑,径自带走,孙殿英并没强留。怎么这剑后来又落到孙殿英的手里,还送给了戴笠?

有没有可能是孙殿英中途反悔,把这伙日本人给灭了?不可能,因为药来做过调查,他们后来返回了大华饭店,结账后才走人的。以孙殿英的狠辣程度,如果劫了支那风土考察团,绝不会留下活口。

一个个猜想在许一城脑中盘旋,又一个个被否定。戴笠催促了几句,许一城才如梦初醒,回到现实中来。

“这东西,有问题?”戴笠担心地问。

许一城把宝剑握得更紧了些:“雨农,我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

“这把剑,能不能借给我用几天?”

戴笠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为难。如果是他自己的东西还好办,关键这是转交蒋公的,他可不想私自截留。许一城急切道:“我并不是要私吞,而是这件东西于我有重大意义,我借用几日即还,保证丝毫无损。”

戴笠迟疑道:“我倒不担心这个。可是我明日就登机回南京了,你赶得及么?”许一城立刻说道:“等我用完之后,亲自送到南京,你看如何?”他眼神热切倔强,似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戴笠算是个固执的人,可也架不住许一城这种注视。他背手在屋子里来回踱了几步,最终无奈道:“好吧,一城,咱俩认识一场,你的人品我是了解的。我就姑且帮你这个忙——不过我想要的,可不只是这把剑去南京。”